一個星期之前,《超級個體》正在講時間管理以及碎片化的應對方法。為什么沒有當時寫學習筆記,是因為這個話題真的不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而是一個需要實踐的問題。
碎片化時代的4種時間管理方式
加:增加碎片時間價值
我是個深度浮躁的人,你說等公交車的三分鐘等地鐵的五分鐘可以碎片時間利用,我根本做不到,嘗試看書會焦躁不安,總擔心錯過公交車,而發呆放空也空落落焦躁不安,所以就不斷刷朋友圈、微博,因為無需質量隨時停止。
記得有一次,五個同事一起蹭車下班,但司機有點事需要忙一會兒,我們等他。有個同事拿起一本書就開始看,我試了下根本不行啊,看不下去啊,因為等下就要走了嘛!
總之就是,整個人徹徹底底地靜不下來。
我這么病入膏肓的人當然做不到如古典老師說的碎片五分鐘做什么十分鐘又做什么,我只做了一個小小小小的改變。無論是等車排隊等人,當我去點微信的時候……不,點微信讀書;實在是點了微信,那不要點朋友圈,點訂閱號。剛開始確實積習難改,但后來慢慢就能從后知后覺到第二步覺(訂閱號)再到第一步覺(微信讀書)。
減:減少切換成本
其實是一種細碎事件整理術,其目的和意義在于不要讓大腦精力都耗費在一會兒做這個一會兒做那個的轉換狀態上,繁雜的小事項需要分類分別集中處理。
出一趟門最好把需要出門的事情都辦了,只要有意識地梳理下有什么事情需要辦就行了;這個文件需要修改一下,那個文章需要修改一下,一起改;需要跟這個說這個事兒,需要跟那個說那個事兒,集中說。
乘:多線程疊加效率
早在初高中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不要一整個上午都復習同一門吶!
看累了寫一會兒,坐久了走一會兒,想煩了談一會兒,這就是工作學習中的“間作套種”。大塊頭、耗時耗腦、周期長的任務不要四顆,換一種工作方式就是一種休息。
過去,我就是那種非要完成這件再做另一件的人,就連吃飯常常都是吃完青菜再吃肉,是不是很變態?可能確實是一種強迫癥傾向。
現在,我也番茄鐘用得越來越順溜了。能停,能走。同時,我開始有意識給任務劃分階段,比如這個文章我沒寫完但我寫完第一部分了,于是就能比較放松地去換個腦子。
除:主動把任務碎片化
碎片化思考,集中執行。如果我再勤奮一點我應該能想到的啊!
每天早上跑步后要壓腿十多分鐘,恰好就是一集超級個體的時間,接下來洗澡、早餐琢磨下剛剛聽到的內容,上班路上再想一想這些內容跟我的生活有什么聯系,到中午的時候也許就能動手寫學習筆記了。
上司布置了一個大方案,立刻開始想開始寫,根本寫不出來嘛!網上看看相關資料,在腦子里醞釀著先,第二天早上跑步的時候想一想,上午跟同事溝通一下想法,下午再動筆,頭緒就有了。
超越碎片化的三種能力
1、抵御干擾
我又嚴重中槍,深度錯過恐懼癥患者,通訊工具一閃就要立刻點開處理,即使不看也要把那個閃爍干掉。沒什么好說的,這個是需要強行改變的。
使用番茄鐘之后倒是好多了,看手機看網頁極少。因為想著只要集中精力30分鐘,下一階段的事情下一階段再說嘛,但當時間沒有分段的時候,哇,8小時唉!
念頭收納是個好方法,get。人嘛思維活躍,正在寫方案呢突然冒出一個寫文章的靈感,沒關系,先記在便簽紙上嘛,等到合適的時候再去處理。既不打擾工作,也不忘記念頭。
2、投資時間,獲得自由
抵御干擾是小技能,投資時間是大方法。
投資自己的優勢,投資外界的趨勢,達到讓自己自由選擇的自由職業態。——《超級個體》
學無止境,而我學什么?由此可以讓方向變得明朗。
我天賦何在?——文字、視覺、心理——具體投資方向:寫作、文案策劃、《跟秋葉一起學PPT》、《輕松手繪》、心理咨詢師考試
外界的趨勢?——這個真的始終不知道所謂的趨勢是不是真的趨勢,炒作太多,而我眼界小難以有自己的判斷。我的兩個選項是:基因檢測、家庭教育。
3、為自己設定一個主題
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啊!
與干擾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
1、記錄時間:這個使用“番茄土豆”之后已經被動的完成了,沒一個番茄中之后要提交剛剛做了什么,然后開始五分鐘休息,接下來是下一個番茄鐘。
2、80%法則:按照80%的時間設計工作量,話說我的工作量我只有一半的設計權限,現在成了流水線,量被定了,沒做完加班。
3、主動干擾:對方說,我看看下周什么時間找你吧,你主動說,我下周XX時候以及XX時候有時間。這其實考驗的是做計劃的能力,我比較弱,其實也極少有需要主動打擾的時候。
4、創造環境:去圖書館、把手機丟遠一點、戴上耳機……我今天就應該在辦公室寫完文章再回來的!
5、管理老板?呵呵:我上司超好的,她不是碎片之源,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