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的學習還是比較認真的。
以下是目前收集整理的一些筆記, 還有Map接口沒學, 下次再補。
(word文檔復制過來缺失了字體大小和一些關鍵字加粗加亮。)
集合:用于存儲數據的容器。
特點:1:對象封裝數據,對象多了也需要存儲。集合用于存儲對象。2:對象的個數確定可以使用數組,但是不確定怎么辦?可以用集合。因為集合是可變長度的。
集合和數組的區別:1:數組是固定長度的;集合可變長度的。2:數組可以存儲基本數據類型,也可以存儲引用數據類型;集合只能存儲引用數據類型。3:數組存儲的元素必須是同一個數據類型;集合存儲的對象可以是不同數據類型。
數據結構:就是容器中存儲數據的方式。
對于集合容器,有很多種。因為每一個容器的自身特點不同,其實原理在于每個容器的內部數據結構不同。 集合容器在不斷向上抽取過程中。出現了集合體系。
在使用一個體系時,原則:參閱頂層內容。建立底層對象。
Collection接口:
--List:有序(元素存入集合的順序和取出的順序一致),元素都有索引。元素可以重復。--Set:無序(存入和取出順序有可能不一致),不可以存儲重復元素。必須保證元素唯一性。
1,添加:add(object):添加一個元素addAll(Collection):添加一個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2,刪除:clear():將集合中的元素全刪除,清空集合。remove(obj):刪除集合中指定的對象。注意:刪除成功,集合的長度會改變。removeAll(collection):刪除部分元素。部分元素和傳入Collection一致。
3,判斷:boolean contains(obj):集合中是否包含指定元素 。boolean containsAll(Collection):集合中是否包含指定的多個元素。boolean isEmpty():集合中是否有元素。
4,獲取:int size():集合中有幾個元素。
5,取交集:boolean ?retainAll(Collection):對當前集合中保留和指定集合中的相同的元素。如果兩個集合元素相同,返回flase;如果retainAll修改了當前集合,返回true。6,獲取集合中所有元素:Iterator ?iterator():迭代器
7,將集合變成數組:toArray();
Iterator接口:
迭代器:是一個接口。作用:用于取集合中的元素。
每一個集合都有自己的數據結構,都有特定的取出自己內部元素的方式。為了便于操作所有的容器,取出元素。將容器內部的取出方式按照一個統一的規則向外提供,這個規則就是Iterator接口。
也就說,只要通過該接口就可以取出Collection集合中的元素,至于每一個具體的容器依據自己的數據結構,如何實現的具體取出細節,這個不用關心,這樣就降低了取出元素和具體集合的耦合性。
List接口:
List本身是Collection接口的子接口,具備了Collection的所有方法。現在學習List體系特有的共性方法,查閱方法發現List的特有方法都有索引,這是該集合最大的特點。
List:有序(元素存入集合的順序和取出的順序一致),元素都有索引。元素可以重復。
--ArrayList:底層的數據結構是數組,線程不同步,ArrayList替代了Vector,查詢元素的速度非常快。
--LinkedList:底層的數據結構是鏈表,線程不同步,增刪元素的速度非常快。
--Vector:底層的數據結構就是數組,線程同步的,Vector無論查詢和增刪都巨慢。
1,添加:add(index,element):在指定的索引位插入元素。addAll(index,collection):在指定的索引位插入一堆元素。
2,刪除:remove(index):刪除指定索引位的元素。 返回被刪的元素。
3,獲取:Object get(index):通過索引獲取指定元素。int indexOf(obj):獲取指定元素第一次出現的索引位,如果該元素不存在返回-1; ???????所以,通過-1,可以判斷一個元素是否存在。int lastIndexOf(Object o):反向索引指定元素的位置。List subList(start,end):獲取子列表。
4,修改:Object set(index,element):對指定索引位進行元素的修改。
5,獲取所有元素:ListIterator listIterator():list集合特有的迭代器。
List集合支持對元素的增、刪、改、查。
Set接口:
Set接口中的方法和Collection中方法一致的。Set接口取出方式只有一種,迭代器。
--HashSet:底層數據結構是哈希表,線程是不同步的。無序,高效;
HashSet集合保證元素唯一性:通過元素的hashCode方法,和equals方法完成的。
當元素的hashCode值相同時,才繼續判斷元素的equals是否為true。
如果為true,那么視為相同元素,不存。如果為false,那么存儲。
如果hashCode值不同,那么不判斷equals,從而提高對象比較的速度。
--LinkedHashSet:有序,hashset的子類。
--TreeSet:對Set集合中的元素的進行指定順序的排序。不同步。TreeSet底層的數據結構就是二叉樹。
哈希表的原理:
1,對對象元素中的關鍵字(對象中的特有數據),進行哈希算法的運算,并得出一個具體的算法值,這個值 稱為哈希值。
2,哈希值就是這個元素的位置。
3,如果哈希值出現沖突,再次判斷這個關鍵字對應的對象是否相同。如果對象相同,就不存儲,因為元素重復。如果對象不同,就存儲,在原來對象的哈希值基礎+1順延。
4,存儲哈希值的結構,我們稱為哈希表。
5,既然哈希表是根據哈希值存儲的,為了提高效率,最好保證對象的關鍵字是唯一的。 ?這樣可以盡量少的判斷關鍵字對應的對象是否相同,提高了哈希表的操作效率。
對于ArrayList集合,判斷元素是否存在,或者刪元素底層依據都是equals方法。
對于HashSet集合,判斷元素是否存在,或者刪除元素,底層依據的是hashCode方法和equals方法。
TreeSet:
用于對Set集合進行元素的指定順序排序,排序需要依據元素自身具備的比較性。
如果元素不具備比較性,在運行時會發生ClassCastException異常。
所以需要元素實現Comparable接口,強制讓元素具備比較性,復寫compareTo方法。
依據compareTo方法的返回值,確定元素在TreeSet數據結構中的位置。
TreeSet方法保證元素唯一性的方式:就是參考比較方法的結果是否為0,如果return 0,視為兩個對象重復,不存。
注意:在進行比較時,如果判斷元素不唯一,比如,同姓名,同年齡,才視為同一個人。
在判斷時,需要分主要條件和次要條件,當主要條件相同時,再判斷次要條件,按照次要條件排序。
TreeSet集合排序有兩種方式,Comparable和Comparator區別:
1:讓元素自身具備比較性,需要元素對象實現Comparable接口,覆蓋compareTo方法。
2:讓集合自身具備比較性,需要定義一個實現了Comparator接口的比較器,并覆蓋compare方法,并將該類對象作為實際參數傳遞給TreeSet集合的構造函數。
第二種方式較為靈活。
Collections:
它的出現給集合操作提供了更多的功能。這個類不需要創建對象,內部提供的都是靜態方 法。
Collection和Collections的區別:
Collections是個java.util下的類,是針對集合類的一個工具類,提供一系列靜態方法,實現對集合的查找、排序、替換、線程安全化(將非同步的集合轉換成同步的)等操作。
Collection是個java.util下的接口,它是各種集合結構的父接口,繼承于它的接口主要有Set和List,提供了關于集合的一些操作,如插入、刪除、判斷一個元素是否其成員、遍歷等。
泛型:
jdk1.5版本以后出現的一個安全機制。表現格式:< >
好處:1:將運行時期的問題ClassCastException問題轉換成了編譯失敗,體現在編譯時期,程序員就可以解決問題。2:避免了強制轉換的麻煩。
只要帶有<>的類或者接口,都屬于帶有類型參數的類或者接口,在使用這些類或者接口時,必須給<>中傳遞一個具體的引用數據類型。
泛型技術:其實應用在編譯時期,是給編譯器使用的技術,到了運行時期,泛型就不存在了。 ?為什么?因為泛型的擦除:也就是說,編輯器檢查了泛型的類型正確后,在生成的類文件中是沒有泛型的。
在運行時,如何知道獲取的元素類型而不用強轉呢?
泛型的補償:因為存儲的時候,類型已經確定了是同一個類型的元素,所以在運行時,只要獲取到該元素的類型,在內部進行一次轉換即可,所以使用者不用再做轉換動作了。
什么時候用泛型類呢?當類中的操作的引用數據類型不確定的時候,以前用的Object來進行擴展的,現在可以用泛型來表示。這樣可以避免強轉的麻煩,而且將運行問題轉移到的編譯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