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無論你的年齡多大,成就多大,事實上,在開始學習一項新的技能的時候,就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
? ? ? 就像我家小孩,猶記得學走路的時候,剛開始時兩只手把著沙發邊,邊把著沙發邊跌跌撞撞地走,慢慢的變成了一只手把著沙發邊跌撞,突然有一天,做飯的時候,一回頭發現她就在你的身后朝著你笑,然后當你微笑著說一聲小心的時候,你發現她自己也把自己嚇了一跳,然后迅速的張開雙手,爬在了地上,當這種重復越來越多次后,你會發現她越來越坦然,越來越淡定,而之所以孩子能這樣,跟壓根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對自己的耐心本能有太大的關系,就像我們學習新知識一樣,我們都是蹣跚學步的孩子,而之所以絕大多數人學到一半或剛開始就放棄了,其實就是因為很可笑、很簡單的理由:①我這個年紀,學習它應該能很快學會,但是事實并非如此;②他人在笑話我,都老大不小的了,還滋巴滋巴地傻學,真丟人。
? ? ? 記得我剛開始學英語時(因為我家那地方是特別偏遠的農村,直到初中一年級才有機會接觸到英語,才開始學習英語,也就是別人在高中之前有8年的英語學習經歷,但像我就只有3年的經歷,但從后來來看,其實學得好壞和時間長短并沒有多大的關系),現在想想,那個起步確實像蹣跚學步的孩子,既喜歡又怯懦,因為沒有點讀機等等的發音輔助設備,僅能通過老師課堂的發音去記憶單詞的發音,我當時自己發明了一種的句子、單詞的發音記憶方式……“英音漢譯”注釋,即把單詞或句子的發音用形不成句子的漢字串起來(音同義不恭維),于是就出現了課本上密密麻麻的“注釋”,目的就是下課再讀就不會忘記,否則更正發音只能等到下次上課,就這樣我度過了最初不懂發音、不懂音標階段的簡單單詞和句子的發音練習,雖然當時我們的英語老師是一名民辦教師,且最終也沒有轉正,但現在想來那位老師的偉大不只在于英語講得好,更重要的是她用她特有的方式讓我們愛上了學英語,以前并不知道學習英語的最少必要知識,但從笑來老師講完后來看,她最主要的是讓我們快速懂得了最少必要知識,快速的入門了,而且在我們的學習之中不厭其煩地、耐心地、不嘲笑地糾正發音,正是這種孜孜不倦,讓我們多名同學最后走上了英語相關的崗位,所以一直以來我覺得我的啟蒙英語老師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貴人之一。
? ? ? 事實上,有時候我們之所以被阻止學習進步,不是因為要學習的技能本身太難,而是太在意他人的眼神和表情(之所以有些人的水平高,一定程度上也表現在對初學者的包容和夸獎上)、想迅速的成功(速成概念的錯誤理解:迅速成功是不可能的,迅速入門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持續給自己正向的反饋(進而喪失了持續下去的理由和決心,于是慢慢放棄了),僅此三條,就已經刷掉了99%的想學者。
? ? ? 悠然記得自己在本科體育學習武術和C語言編程的情形,后來之所以再也鼓不起來勇氣去嘗試,就是因為當時自己在學習的時候正向反饋太少了,確實是苦哈哈的堅持,最后考試通過,以致畢業之后再也沒有練習過,進而讓以前的學習成了一段過程和無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