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里一個不相干的弟弟結婚生子了。弟媳婦在朋友圈曬小孩子的照片,看到粉嫩的嬰兒和滿臉幸福的爸爸,忍不住由衷的點贊并送上祝福。事實上,那個弟弟的婚禮我沒有參加,新娘我至今都沒有見過面,甚至因為年齡有差距,那個弟弟我并沒有說上幾句話,連他的樣子我都是模糊的。但祝福的那一刻,自己的內心確實是由衷的。
但也有那么多次,自己的親戚、好友有了喜事,自己聽到的那一刻,首先不是祝福和高興,反而心里酸酸的,有時甚至帶點惡意的恨恨的想:看把你嘚瑟的,不就是走了點狗屎運嗎,真惡心!
你是不是也經常有這樣的感覺:能夠由衷的祝福不相干的人,卻不能看見自己的親人或朋友比自己好?
2 我們可以衷心的祝福和自己并不想干的人,卻不能真誠的關心和自己親密的人。想來這樣的矛盾現象并不只在我一個人身上發生。
我們不能簡單的把這歸于人性的惡,我們只是有點嫉妒,并沒有要害人的心。但深究起來,這樣的現象也只有人性能夠解釋了。
人生來是社會的人。只要有社交,就有對比。那些和我們陌生的人,我們并不了解他的生活,他表現出來的幸福和痛苦,在我們看來就是真的幸福和痛苦。而和我們親密的人,我們對他生活了解得較為深入,他表現幸福的時候,我們可能還在想他曾經是多么的不堪,需要別人的幫助,他的幸福似乎不太合時宜。
也或許我們和他條件相當,我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卻沒有得到他所表現出來的幸福,于是心生嫉妒。
或者,他某次不經意的舉動曾經傷害過我敏感的自尊,使得我覺得他不配得到幸福。
總之,由于了解太多,我們所看到的現象都夾雜了我們更多的主觀臆斷,因此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見不得他過得好。
另一方面,這個社會是個現實的社會,我們很多所謂的親密關系或許只是出于自己的利益或者僅僅是因為平時接觸的機會較多,并不是真心的喜歡這個人。所以當然就更見不得他過得好。
想想我身邊的朋友,確實有那么幾個,我會真心的為他的幸福而高興,為他的痛苦而難過,或許把這樣的人叫做親密的人才是負責任的態度。
3,
我喜歡的關系是淡淡的。古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或許就是這樣的狀態。彼此有自己的生活,有一些共同的愛好可以偶爾見見面、聊聊天。遇到困難時,可以彼此依靠,無需客套。能夠維持這樣狀態的人,才明白任何人的生活都是有界限的。不越界,方能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