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
夜里雨聲淅瀝,我又是大半夜無法合眼。回想一個多月前,你是不是也在這樣一個無眠的夜給我寫信?
這一個多月,我都不知道是怎么過的。有時夜里整夜整夜的睡不著,有時昏睡一整天,恍惚中好像又回到了舊居,而你隨時都會走進房間,與我一同讀書、飲茶。如今全家已經搬到了光祿坊,你若想回來看看我們,切莫走錯了路呀。這邊的房子小,整日里不見陽光,園內只見幾叢半死不活的雜草,陰沉沉的沒有生氣。又正逢梅雨季節,墻上、地上一片片的青苔和霉斑。恍惚間,仿佛我也在墓里了,但為什么這里也沒有你?
接到你的信時,我只想到死,現在也常常在想。你曾說希望我先你而去,當時我還怨你自私,如今我竟真希望我已經早于你而死了,在那黃泉路上等著你。我恨這腹中的孩子,若不是因為他,我便能隨你去參加革命,生死都在一處了。但我又如何能恨他?畢竟他有你的一部分!我愿他像你,好繼承你的事業,遂了你的心愿;卻又怕他像你,令我見了傷心。生在這樣的亂世,我已經失去了一個你,實在不忍看著另一個你顛沛流離。依新還小不懂事,有時還會問爸爸什么時候回家,這又教我如何回答!
窗外雨又大了起來,房子東南角又開始滴滴答答滲水。已經是四月了,卻冷得出奇。陽世間尚且如此,你那邊該多么寒冷,多么孤寂!我們甚至還沒有好好送你一程,不知你此刻棲身何處?
辛亥四月廿九日四鼓 意映
本文為“好中文的樣子”第一課課后練習作業。簡單記錄一下思路:
1-回信中對原作中的幾處作了呼應,如:
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
場景和記憶有密切的聯系。從資料中可以了解到,得知林覺民被捕后,其父親匆忙變賣家宅,全家遷往光祿坊。這對陳意映來說應該是非常難以承受的,丈夫剛剛去世,又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一定倍感孤獨凄涼。再考慮到林家此時經濟狀況應該不是很好,新居的條件也不會太好。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
“你怎么忍心拋下我”也是一個常見的表達。林生前和妻子討論過這個話題,而且陳意映曾經打算隨他參加革命,因為懷孕才作罷。
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一個五歲的孩子可能還無法很好地理解死亡,但我也很難想象具體的反應,所以這段寫得有些勉強。對待腹中孩子的態度上,我設想陳會將對亡夫的感情投射到這個孩子身上。
2-文章設置的時間是林犧牲后一個月。寫文章時參考了兩篇著名的悼亡詞,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和納蘭容若的《金縷曲》。還讀了李清照的《金石錄后序》,但這篇是在趙明誠去世幾年后寫的,情感上可能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