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年的春節,有幸邂逅了這本《官僚體制的政治》。對于曾經也在國企工作多年的我來說,對書中的各種概念只有無以復加的認同。很多道理大家都懂,可是一直沒有看到一本書把政府大組織中面對的政治環境分析描述地如此入木三分的。
書中分析了在官僚體制中個人會采取怎樣的行為獲得升遷,一步步把人都變成一個樣子,最終造成組織的效率低下。
自由市場VS官僚體制
官僚體制和自由市場中的組織有著顯著的區別。以美國市場為例,普通勞動者跳槽與解雇都非常方便,普通勞動者也有很多選擇機會。這里不做其他地方也可以找到類似的工作。于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雇主一般不會太難為勞動者,不然每人愿意為你賣力干活了。這樣的關系更多像是自由市場,可以用以工資等各項標準來衡量,并做出職業選擇。
在官僚體制下,經濟學假設在許多領域并不管用。從世界歷史角度,大多民族在大部分時間都在大一統天下占主導的社會里,占主導地位的是上下級關系,不是市場關系。對政府官員和大型企業的高管來說,政治變的十分重要。換工作對他們來說成本實在太高了,他們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找到合適的職位,而且往往并不一定滿意。相反,在熟悉的組織和環境里,通過既定的游戲規則玩下去可能是更加明智的選擇。小環境中的游戲規則也更容易演變為政治。
上述兩者的差異影響了當事人的順從程度,我們甚至可以從一些官員身上看到普通勞動者身上都看不到的奴性。
那在官僚體制中的人會如何表現呢?
選擇不自由,預測性強
在官僚體制中,核心的關系是上下級關系,也就會演變成下級千方百計取悅上級的關系。因為所有的生殺大權都在上級手中,所以下級會盡一切可能去討好上級,以獲得高的位置與更大的權力。在這過程當中,幾乎沒有太多的選擇,只有向上的華山一條道。
上級無論作為個人還是組織都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這些標準可能是工作能力、業績,道德品行,甚至是酒量。無論標準是什么,它總是客觀存在的,雖然不一定和標榜的標準完全一致,但它就是實實在在存在著的。
也是因為存在著這樣的標準,下屬就會前赴后繼地來找到它,并且利用它。只有經常按照升遷之道選擇的人才有可能爬到上層。
于是,因為只有非常有限的選擇,個人在政治關系中的行為相比經濟關系中更容易預測。
比如,一些體制中以謙遜和守成作為位高權重的品質。這對迫切追求成功的人設置了障礙,似乎最后對權力最沒興趣的人會笑到最后。但其實這是不可能的,有抱負有頭腦的人會用自己的謙遜守成來證明自己才是最適合,即使這根本不是他們的本質。
那也許你又會有疑問,似乎身邊好些道德品行不端的人關鍵時候都栽了跟頭,這和我們說的不一樣啊。
聰明人的必然選擇
這里要先提一個概念,關于聰明人的概念。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聰明人終究是少數,聰明人需要有足夠的智慧和洞察,有強大的決斷力,又能控制甚至改變自己的行為。能做到這些的人真的少之又少,但真的做得到的人到哪里都是精英。
一個看似聰明的人,在關鍵時候做出錯誤判斷,猶猶豫豫貽誤戰機,或者一直改不了自己的某些習慣,那就不是真正的聰明人。這些人是你我之中的大多數凡人。
聰明又雄心勃勃的人總比天賦一般的人更善于明白上升的必要條件,并且會付出足夠的努力來實現這些條件。
?事實上,大組織都希望通過制度來選拔人才。但實際上,制度永遠無法杜絕選拔道德低下的人,因為真正聰明又有才能的人總有找到符合道德的方法來接近成功,即使他的道德并不那么高尚。
那他們會怎樣來接近自己的目標呢?
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
大部分的時間里,對大部分人來說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應該是一致的。那些聰明人取得突破的時候往往在當兩者發生矛盾的時候。道德低下的聰明人一般會選個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把自己的貢獻作用凸顯出來,但這可能并不一定是對組織的最佳結果。而那些勤勤懇懇又有強烈道德標準的人往往做了對組織最有利的抉擇,最后沒能鶴立雞群。沒道德約束的人往往有更寬廣的選擇權,道德成為正直人的阻礙,違規者就占了便宜。
于是,那些標榜道德的組織最后做了逆向選擇逆向選擇。號稱道德對領導干部越重要的地方,選拔出來的領導越不在乎道德,他們的道德水平大大低于社會平均水平。
反之,那些并不標榜道德的組織,甄選出來領導的道德水平應該更符合社會平均水平。就像完全競爭領域,領導的道德不那么重要,于是耍滑頭于事無補,大家的目標都集中于做事上。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官僚體制下的效率會因為干部任免機制選出來的人而愈發低下。每個人都自私,只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任務,而把組織的利益放在一邊。而在大部分情況下,一些本身有著不錯道德標準的人也會在環境中同流合污,因為真的沒有其他選擇了。要想在官僚體制里生存下來,步步高升,也許真的只有華山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