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流水,轉眼之間已經農歷正月二十八了,陽歷3月4日,再過兩天就是“驚蜇”節氣,所有有生命的潛伏在泥土里的動植物從此就要驚醒快速生長了,“春雷響,萬物長”,經過了這一天后,綠草如茵春花爛漫幽香陣陣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o時定義為“驚蟄”。2019年驚蟄是2019年3月6日5點9分39秒,“驚”為驚醒,“蜇”為蟄伏,“驚蟄”就是驚醒入冬藏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仔細理解驚蜇一詞,頗有意思。由于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古代分驚蟄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斌@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薄?br>
立春、雨水、驚蜇、春分、清明、谷雨,是春天節氣變化的順序,古代人們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在農事方面,驚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古時候驚蜇是春耕開始的日子。當春雷的第一聲響起,人們就開始準備進入農忙時節。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了,如“未過驚蟄已雷鳴,四十九天云不開”。古代有很多諺語都說明了驚蜇的重要性,如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用來預測驚蜇后的冷暖,而“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等可以用來判斷農事與風的關系。
可此時臨近驚蜇的江南水鄉本應該是“梅花欲謝李桃芳,綠柳抽芽碧水鄉,陽春三月暗香匯,萬物叢生盛九邦”的季節,結果從1~2月份的兩個月期間,竟然不停地飄著細雨,綿綿不絕的雨絲漫灑在江南大地,頗有“天共水,水遠與天連。”的灰蒙蒙一片,遠觀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近看卻也是“紅塵煙雨尋清處,霧里高臺念晴閣”。
長期處于陰雨綿綿的天氣里,心情也會慢慢地倦怠和慵懶起來,有點沒精神,連喜歡的穿衣打扮也竟然沒有心情,每天頭發隨便卷一個發髻,衣服隨便套一外套一條普通的褲子,一雙普通運動鞋,也不會特意考慮風格迥異和是否搭配。由于陰雨天氣久久不肯離去,導致鮮花也似乎變得慵懶起來,很多花開的都有些慢,或許是由于落雨導致天氣的溫度稍微偏低,天氣冷所致吧,往年的此時,各種花兒早已經緊緊追隨梅花的腳步肆意綻放了。
下雨無法盡情地實施戶外活動,窩居在小屋里,還真盼望著太陽早點出來,甚至于會懷念大夏天的毒太陽了。寧可毒辣的太陽曬著我,即便曬黑,也心甘情愿。有明亮的光照耀著世界,照著我及周邊的環境,那應該是多么開心的一件事啊,真想親身體驗一次“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心境,也想在晴天時能夠欣賞一下“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盛景。
江南連續多日的蒙蒙細雨,讓人們出行也不方便,做事也不方便,竟然連心情也變得愁悵了許多,有時悵然若失,仿佛在陰雨天里無所事事,看著雨絲敲打著窗欞,也聽著雨滴擊打著水泥與磚鋪的路面,數著星星般數著雨滴落的聲音,經常是不知不覺地睡著了,夢里竟然變成了夸父逐日般的英雄,我的身邊竟然有了太陽,荒誕的夢境與情景竟然讓我在夢中笑的肆無忌憚和瘋狂。
對于久居江南多年的我,最討厭江南的兩種天氣,一個是炎熱的夏天與梅雨季節,此時的溫度有時竟然能達到38-39℃,甚至于更高,絲毫不會夸張;即便是高于39℃,但天氣預報卻永遠播報38-39℃橙色預警,這目的顯而易見是為了穩定民心。七八月份的大夏天及六七月份的梅雨季節,讓人熱得煎熬和無奈,汗漬停留在皮膚上,體外的溫度甚至于比體內還要高,身體表面從來都是粘粘的,一點也不干爽,觸摸到哪里都是潮濕的感覺,洗了衣服曬不干,棉被子也粘粘的,仿佛是潮濕一樣的感覺。
另外一個是不斷地落雨的濕冷的冬天,這種天氣溫度雖然只有零度左右,但卻必須要穿厚厚的羽絨服和棉褲棉鞋,里面還要穿上保暖的毛衣等穿的厚重程度似乎都要比東北的穿著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年前回老家時,看到很多東北的姑娘們穿著小襯衫后直接就穿著一件棉襖或羽絨服,這是她們冬天常見的行頭,我不得不佩服得五體投地,而江南水鄉即便是零下2℃的天氣,都會讓我難以忍受這鬼天氣的清冷,穿的里三層外三層。
前幾天網絡瘋傳江南的雨季要連續下雨到三月末,看到這個圖片與大家調侃的同時卻從內心深處有點害怕這綿長的雨季,這下雨不斷導致的濕冷的春天,著實讓我有點望而卻步,可春天里的植物,此時或許正因為這連綿不絕的雨水而狂歡呢,它們盡情地吮吸著這雨水的甘甜。到了驚蜇,也就開始了萬物生長的開端。一切有生命的,都將從這一天開啟了新一輪生命的旅程。
宋代蘇東坡的《望江南》“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的詩句,此時的江南,還沒到一城花的光景,倒卻有煙雨暗千家的意境。明《春雨》詩曰:“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钡脑娋涞挂矎恼孀屛覀冎懒舜河甑膶氋F。無論如何,下雨不斷有弊端也有利,對于植物來說,雨水正是它們滋潤的源泉,正是它們健康成長的動力,春天里的花園終歸會由于雨季的漫延,而會變得嬌艷欲滴,富有朝氣和希望。
春季正是許多地方越冬作物如冬小麥從開始返青到乳熟期,需要很多的水。玉米、棉花等,從播種到成苗,也要求充足的水,因而使春旱更顯得突出。此時,若能有雨水降臨,自然就顯得特別寶貴,“春雨貴如油”正由此而來。對于華北平原及華中平原種小麥的地方春雨尤為珍貴,春雨對于這地域的老百姓來說,應該是如來救世主吧。
江南地區的如此多雨的季節,天氣也不斷地回暖,暖濕氣流和冷空氣的共同作用,降雨必然會增多,連續一個月下雨也是正常,素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現象,一到了清明節,在江南水鄉更是煙雨蒙蒙天水一色。而到了3月,風雨過后,必定是鮮花爛漫香氣四溢的優美風景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風雨過后總是會有美麗動人的彩虹,總是會有經歷風雨洗禮過后的勇敢堅強和智慧,總是有這樣那樣的拼搏成果等著我們,大自然的風雨無法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生活工作中所出現的風風雨雨也同樣如此,又何嘗能難倒我們?相信自己勇敢向前,風雨過后必然是晴朗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