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某次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了這么一個問題:
“你專業是XXXX,為什么選擇運營呢?對運營有什么思考嗎?”
“運營是...balabala”
說出來之后覺得自己其實對運營的了解甚少
所以今天決定談談運營
相信除了產品經理之外,很多希望擁抱互聯網的人都會往產品運營方面深耕。
而干過運營的都有這種感受,覺得運營像打雜,什么都做,內容編輯,活動,推廣,item設計等等,感覺運營像個大雜燴。
運營是大雜燴嗎?
————
首先,先來定義下運營
從百度產品運營崗的職責可以總結出產品運營的定義:
運營是針對不同群體,通過內容、渠道等營銷產品,通過數據指標優化運營手段,產品功能與體驗的行為。
“針對不同的群體”——意味著運營需要掌握需求分析、做用戶畫像,來完成用戶分層
“通過內容、渠道等營銷產品”——意味著運營需要掌握內容運營、活動運營以及用戶運營,來完成產品的推廣,用戶的拉新、促活、留存。
“通過數據指標優化運營手段,產品功能與體驗的行為”——意味著運營需要掌握數據分析能力,懂點產品,能給出基于運營方面的產品設計建議。
那么,產品運營,產品運營,產品跟運營又是什么關系呢?
產品主要負責產品的設計,把產品想出來——生孩子。
運營主要負責產品的推廣,讓用戶用起來——養孩子。
運營做的是什么?
————
根據用戶的關系轉化,用一句話總結運營的工作就是:
弄來用戶,然后持續的留住他們,并讓他們活躍起來。
細分的話就是圖中的渠道:拉新、促活、拉沉
拉新:如何讓更多新用戶使用產品
促活:如何讓新用戶活躍起來
拉沉:如何讓沉默用戶變活躍,活躍的用戶持續活躍。
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生內容運營、活動運營以及用戶運營等工作,幫助產品進行推廣,促進用戶使用,提高用戶認知。
怎么拉新、促活、拉沉呢?
————
方法有很多,人性運營、各式各樣的活動,花錢的不花錢的,等等等。
這里可以看看吳曉波的一個對于社區運營的分享
主要是三個方面:
有態度的內容、圈層化的互動以及在共享中互利。
1.什么是有態度的內容
就是作為一個人說人話。我們都知道人都是有個性的,每一個說出來的話都代表了獨一無二的整個人。學不來的。換做品牌我們能想到可口可樂代表的分享與快樂,印象筆記的知性文藝等等,這種鮮明的個性都是通過一次次活動與宣傳打造出來的,如果你想讓你的社區變的獨一無二,請從今天開始思考?你是誰?你如何去表現自己的個性?你做的內容符合你的個性嗎?為自己貼上一個獨特的標簽。明天做個有頭有臉的社區。
2.再說圈層化互動怎么解釋
比如你喜歡TFboys,你發現隔壁鄰居也喜歡,鄰居的鄰居也喜歡,然后在社區里發現越來越的人喜歡,這就形成了一個圈子。你們每天都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當我們在小區中策劃互動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如何利用這種圈子呢?比如專門為這個圈去策劃互動,讓他們的關系更加的緊密?這就是所謂的圈層互動。
3.最后就是共享中互利
共享就是合理地將閑置資源調配并極大化利用,在這個過程中,本質上會發生互助互利,互助就是互相幫助,我需要幫助,你共享出來你的東西來幫助我。另外就是互利,這個利并不是利用的利,而是利潤的利?;ハ鄮椭?,互相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