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留學生在異國被歧視,怎么面對?

原創:Wei德語 (weideutsch)

被 Trump 一家刷屏,吃瓜群眾的哈喇子流到了腳后跟,紛紛感嘆:這一家人怎么命這么好!

我們往往只看到別人呈現出來的輝煌成果,卻忽略背后的過程。

有一種人,總感嘆命運不公,遇人不淑。為什么別人有幸福的家庭,成功的事業,可信的摯友,而命運卻偏偏故意刁難我?

心理專家會說,因為你童年時期經歷了bla,導致你的性格中缺失了bla,所以無法合理排解情緒,導致你日后和人相處時的bla,bla問題,所以你要學著認知自我,正面情緒,原諒過去,放下負累,敞開心扉,bla bla bla……這一切聽上去溫暖又忠懇,仿佛打開了你心里積壓已久的一個箱子,讓你放飛自我,重新愛上了這個美好的世界~

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

簡單點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很微妙,每個人都能準確地感知到和你相處時你的狀態,然后做出相應的回應。你謙和,誠懇,寬容,對方就會放下防備,以以誠相待;你傲慢,虛偽,算計,對方要么敬而遠之,要么以牙還牙。

之前有交換生到德國住在當地人家里,向我抱怨住家如何小氣,蠻不講理。一開始對他很友善,后來他不過是馬桶沒有沖干凈,臟衣服沒有及時洗,忘記垃圾分類…...而已,對方就完全轉了態度……

呵呵,你認為的“小事”,給別人的生活帶了了極大的不便。而且,你不尊重別人的習慣,不顧及他人的感受,關鍵還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這才是最惡劣的。無論在哪都一樣。

“塔木德 Talmud” 里面說:

Achte auf Deine Gedanken, denn sie werden Worte.

Achte auf Deine Worte, denn sie werden Handlungen.

Achte auf Deine Handlungen, denn sie werden Gewohnheiten.

Achte auf Deine Gewohnheiten, denn sie werden Dein Charakter.

Achte auf Deinen Charakter, denn er wird Dein Schicksal.

注意你的思想,因為它們會成為語言。

注意你的語言,因為它們會成為行動。

注意你的行動,因為它們會成為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會成為你的命運。

(Wei德語譯)

有人問我15歲開始在德國留學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說這十幾年的經歷讓我認識到: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可能發生,但沒有什么困難的不可跨越的。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有什么樣的命運。一切所得皆應得。

剛到德國時,德語說不好會被笑,穿秋褲會被笑,皮膚蠟黃身材瘦小會被笑。就連路邊的熊孩子都會上來調戲你,你不理,他們就拿東西丟你。那解決方案是什么?大哭一場,然后45度角仰望天空,大喊一聲:“為什么要這樣對我?!”

別人為什么這樣對你?因為他們以為你是弱者。弱肉強食,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也是人性的特點。

明白這個道理,你就別忙著怨恨他人。所以別人周末撒歡的時候,我在補習;別人放假旅游的時候,我在補習。別人感冒咳嗽,干脆在家躺兩個星期;我得了肺炎,嚼著抗生素繼續上上學。

幾個月之后,我可以用標準的德語和所有人交流,回答德國同學答不上來的問題;上課大家比賽繞口令,德國人自己舌頭打結的時候,我為小組拿了最高分(因為從開始學德語就狂虐嘴皮子);生物課上幾十個字母的拉丁語希臘語名詞,德國人都背不過,只有我能準確無誤地拼寫出來(反正德語拉丁語希臘語對我來說都是外語)。期中考試,我的德語文學,英語,歷史,音樂都拿了全班最高分。逐漸地,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和我交朋友,而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他們接近我的原因是因為認可和欣賞,而不是出于憐憫。學校里的流言也轉了方向,大家開始猜測我是不是在服用興奮劑,或者吸毒,否則怎么可能這么沒日沒夜的用功,還有人猜我要么是掌握了什么東方的神秘妖術,要么就是謊報了年齡……最后,我以 1,5分的綜合成績拿到了Abitur (6分制,滿分1.0),順利進入了自己理想的學校和專業;而那些在學校里忙著造謠的碧池,有的中途退學,有到因為分數低而頻頻收到拒絕信,德國也沒有藍翔技校可以讀,只能回家蹲著生孩子。那時我多么慶幸當初自己沒有傻到和他們撕逼,否則一定也會被拖下水。后來在市政廳頒發畢業證時,校長驕傲地說:“Wei 是我們身邊的一個奇跡。”

但是“奇跡”的背后,是我連續三個月每天發燒堅持上課,后來靠每個月打脫敏針維持,一直打了三年,上臂肌肉因為藥物完全僵硬……

所以每次聽到有人說:“你學語言真有天賦!” “你就是聰明!” “你命真好!” 我都只能笑笑。

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每個人都一樣,區別在于如何去面對。我身邊有很多人,他們生命中遇到了極大的挫折,但只要堅定地往前走,一切就都會過去。當目標足夠清晰,其他的因素就可以忽略不計;相反,沉浸在自怨自艾,糾結在原地,就只能坐以待斃。

事實證明,當你因為能力,見識和多元文化視角而受人尊重,并在更高,更大的平臺發揮不可替代的價值的時候,以前那些所謂的委屈為難,都完全不值一提。當你足夠強大,足夠勇敢,足夠堅定,你會遇到更多和你一樣的人,其他一切紛至沓來。

記住,孤獨和困難都不會打敗你,矯情才會。

矯情是一種慫人邏輯,就像《甄嬛傳》里的安陵容,自始至終沉浸在自己多么低卑,多么可憐,為什么人人都欺軟怕硬……一直到最后,她還在對甄嬛說:“因為你什么都有了,而我,臨了了,卻什么都沒有。” 她永遠意識不到,甄嬛之所以能笑到最后,是因為無論經歷怎樣的磨難,都會積極地解決問題,一直走下去。

最后再來點雞湯,大家共勉。

Die Starken haben Willenskraft, die Schwachen Hoffnung.

強者靠意志,弱者靠希望。

Deutsches Sprichwort

Wer ist weise? Wer von jedermannn lernt.Wer ist stark? Wer sich selbst überwindet.Wer ist reich? Wer sich mit dem Seinigen begnügt.Wer ist achtbar? Wer die Menschen achtet.

-Talmud

誰是智者?是那向每個人虛心討教的人。

誰是強者?是那突破自我的人。

誰是富人?是那自給自足的人。

誰會受人敬重?是那尊重他人的人。

(Wei德語譯)

Wei德語創始人 Wei老師 15歲留學德國,

碩士畢業于萊比錫大學對外德語教育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英德三語對比教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