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的《從前慢》,讀起來覺得整個人都瞬間安靜了,似乎在溫暖而又純真的世界中優雅漫步。
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我想,最動人的莫過于:“從前的日色變得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偶然想來,生活已經遠離了慢生活的狀態。
如今,通訊工具發達,一個人等另一個人因為時間、地域而改變。現在地區、時間交叉,選擇太多,因此,曾經發誓等你一輩子的人,或許下個轉角就選擇了別人。
我想我是一個太過性情的人,對于溫婉的文字都沒有抵抗能力,因此也十分喜愛,曾經讀沈從文的作品時,特別能感覺自然美,人情美。
“我行過很多地方的橋,看過很多次數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想必,任何一個女子在看到這樣的情書時,都會感動,可是現在我們傳遞感情變的越來越快,短訊,信息,很難有那種等待中情愫,那種熱戀中的期盼。
因為,時代不同,傳遞感情也變的不同。不過,仔細想來,現在場景就算復制了古老的傳奇,卻怎么也無法超越。
在當下的我們,很難慢下來仔細去讀一本書,寫一封信。
寫信對于戀人來說太煎熬,為什么有手機,而偏偏要靠文字呢?或許是信的郵寄時間太久,一切又那么迫切。時間太快,怕等不起,甚至今天喜歡的,明天就變成了后會無期。
不是無期,而是經不起等待,社會信息化代替了那些屬于人最真實的感覺。就好像現在大多數人體會不到古人詩歌里,那“殘燈”、“孤影”、“孤帆”等詩詞的意境,更體會不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趣味。
山不是從前的山,水也不是從前水,連最喜歡的月,也變的冰冷。
如今,你和你的小孩講,月亮上有嫦娥姐姐呢?神話故事,在快科技面前變的冰冷無情。你無法去給孩子描述月兔,嫦娥,以及廣寒宮。因此科技無法給人情懷的感受。再說,現在科普的階段,已經讓小孩知道月球只是一個星球,沒有神話,也無法讓他們殘存一種天真的幻想,他們也就失去了對一種事物的向往。
印象深刻的是小時候的夏天,家人一起在月下乘涼,每晚都有一個關于月亮的傳說,美麗而動人,讓我對世界充滿了幻想,以至于在美夢中都會發出笑聲。古老的神話故事帶來的怦然心動,讓我們的心靈有所寄托,更為相信月亮的魅力傳說。
(圖片皆來源于網絡,侵刪。)
現在每天起來,就要面對的工作,還有繁瑣的住房、工資、上學、醫療等比較頭疼的事情,我們很難去想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當故鄉變他鄉,他鄉變異鄉,我們無處安放的情懷,終究沒有歸屬,也找不到溫柔的故鄉,就好像逝去的鄉愁,找不到原本屬于自己的根。
每年回老家,發現家又變了。那些伴隨你記憶的東西,以至于以后你想找尋都看不到痕跡。現在的生活,讓人有了知識,也迷失了自己。我們明白在這個時代那些想要的慢生活很難得。就好像,時間變得很稀缺,因為一眨眼,時間就不等人,每個人都在使勁的奔跑,所以人活的比較累。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應該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人在成長路上,有追求慢的權利,因為我們有理由說,要好好過這一生,不管是為了夢想還是為了最初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