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回憶錄,但不是一本簡單的回憶錄,因為作者雷日科夫是蘇聯解體前的部長會議主席(總理)。作為前蘇聯的核心人物,在蘇聯解體的全過程中,他見到了別人難以見到的細節,體驗了別人難以體驗的情感,思考了別人難以思考的東西。
“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蘇聯解體十五年后,雷日科夫寫了這本書,全面回顧了蘇聯解體過程中的所有重大事件,并清晰地梳理了他們的來龍去脈。敘事明白曉暢,議論平和有據。
蘇聯,曾經可以和美國抗衡的一個超級大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雖短短七十年,在人類的歷史上,卻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存在,它的興亡直接改變了世界地緣政治和國際關系的大格局。其解體的原因見仁見智,雷日科夫的見解無疑是其重要的之一。
雷日科夫認為,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在內部,有經濟的、社會的、黨和國家的,但直接導致悲劇的原因時改革年代后期前蘇聯各地突然爆發并迅速發展的民族主義。正是民族主義,成了蘇維埃過節內部破壞過程的強有力的催化劑。
還有一個原因,作者認為,對國家的毀滅也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是當時的兩個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
戈爾巴喬夫,缺乏高瞻遠矚見微知著的眼光和殺伐決斷的能力,走一步退兩步,鄉愿心態,懦夫行為,及至風雨已至,大廈已崩,才開始亂碰亂撞,但早已于事無補。
葉利欽,“破壞英雄”,為了攫取權力而無所不用其極,有野心沒本事,在一片喧囂中,留下了一個衰敗、虛弱、一地雞毛一盤散沙的國家。
當然,以上是作者認為的原因。
劉瑜曾說,“衡量政治發展,應該是兩個尺度,一個是衡量民主問責,一個是衡量國家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誠哉斯言!
前蘇聯在解體的過程中,這兩個角度都沒有做好。戈爾巴喬夫對國家發展的方向并沒有一個系統的科學的綱領,而且對各個民族和加盟共和國的管理軟弱無能,“德不配位”,怎能不敗呢?
當然,把原因歸罪于“民族主義”和個別人也是膚淺的。“民族主義”本身無善惡之分,運用得好,一樣可以讓國家繁榮強大。如果國家體制沒有問題,個別人再昏庸無能,也不至于禍害到整個國家。
其根本原因在于前蘇聯在后期的國家治理中,已經背棄了自己當初的理想和初衷,辜負和背棄了“人民”,刻板官僚,中飽私囊,貪污腐敗,專制霸道等等這些毒素如同病菌一樣侵入到了這個共和國的肌體,在沒人注意沒人阻擋的情況下,悄悄地迅速地擊穿了整個國家的免疫系統,等到“病入骨髓”,已是無可奈何。
作為現在的東方大國,敢不以此為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