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了一堂營銷課,感覺又認識了一個新的世界。
在講今天的主題之前,先來理解幾個概念。
第一,什么是營銷?
說起營銷,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確實,聽下來我也覺得去定義營銷是怎樣的行為意義不是很大,關鍵是抓住和理解營銷的本質,那營銷的本質是什么?講課的老師說:
營銷的本質是吸引用戶,留住用戶
吸引用戶的行為大家其實見的多了,各種用好看的海報,引人入勝的軟文,酷炫的電視廣告,都在向你展示著商家的產品,吸引眼球。但是很多企業確實知道吸引用戶,在留住用戶這方面卻做的不好,我確實也認同,比方說某寶,賣假貨的有,客服素質差的也有,比如說很多外賣平臺上的黑作坊,不勝枚舉。
第二,什么是需要,欲望和需求?
現代營銷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給營銷的定義是“通過滿足用戶的需要來獲得利潤”,在這個定義里,“需要”這個概念是要重點去理解的,先來看看老師對這三個詞的定義:
需要是人在心理或者生理上抽象的一種感覺。
欲望是滿足需要的一種具體形式。
需求是對產品的定價之后會有多少顧客去購買這個產品。
需要和欲望之間是抽象與具體的關系。舉個例子,當我們口渴了,想喝點東西解渴,于是我們去一家小賣部跟營業員說要一瓶水,這里營業員可能會問你要什么水,我們可能會說怡寶啊,農夫山泉之類的。那如果營業員不問你要喝什么水,直接給你一瓶最貴的礦泉水,可能好幾十,這個時候可能你就不樂意了,會對營業員產生不滿:憑啥給我這么貴的水。那在這個例子里,我們來解讀一下需要,欲望和需求。“想喝點東西”這就是需要,“要一瓶農夫山泉”就是欲望,是對想喝的東西的具體描述,因為價格的高低而引起的銷量的不同就是需求,通常情況下肯定是便宜的礦泉水需求大,貴的礦泉水需求小。再比如,當我們工作學習累的時候,我們會有想放松的需要,這時候會有好多選擇,可以運動,可以看電影,可以看話劇,這就是滿足需求的欲望,不同的形式因為價格成本的不同會造成需求量的不同。
那么在深刻理解了這三個概念之后我們來說說今天的主題——營銷短視癥。同樣地,我們也用一個案例切入。
柯達大家都知道,賣膠卷的,曾經那么強盛,但是后來快速沒落了,在大多數人眼里,柯達是因為數碼相機的崛起使得膠卷行業衰落,但其實是并不完全準確,柯達公司在1975年就發明了數碼相機,當時是全球第一家研發出數碼相機的公司,但是當時公司高層在決策的時候出現了失誤,他們想膠卷是消耗品,人們可能每周都要買,而數碼相機買回去可能要幾年才更新一次,那么他們覺得可能還是賣膠卷能獲得更多的利潤,所以放棄了數碼相機市場,專心賣膠卷。結果幾年以后,其它公司研發出了數碼相機,導致了膠卷行業的衰敗??逻_的這個問題就叫做營銷短視癥。他們沒有看到用戶買膠卷背后的需要,僅僅滿足了用戶的欲望而已。用戶并不是為了買膠卷而買膠卷,他們是為了留住身邊精彩的瞬間,所以,當有更好的滿足用戶這個需要的產品,也就是數碼相機,出現的時候,膠卷行業就不行了。
為什么會想到寫這么一個題材呢,是當我聽到這個理論的時候,發現這和我們公司一直在探究的問題有著緊密的聯系,我覺得為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找到了理論支撐。什么問題呢?就是BA報的story是否能真正滿足用戶的要求。形容這個問題,有個經典的比喻,就是當用戶說他要一匹馬的時候,BA怎么能發現其實用戶最想要的是一輛車,結合以上理論,就是用戶的欲望是一匹馬,但這不是他的需要,他的需要是如何走的快,而可能更好的滿足他的需要的是一輛車。類似營銷短視癥的問題也正是BA經常會犯的一些問題,如果直接論BA如何報story,也許不一定有合適的理論來研究,那現在我覺得從營銷學的角度切入,通過研究如何做好營銷是否有可能解決如何報出滿足用戶需要的story這個問題了呢?
聽過這節課,發現其實自己之前對營銷的理解是完全錯誤的,就我所在的項目組來說,我們要把我們做的產品給用戶使用,這就是營銷,BA負責設計這個產品,開發負責實現這個產品,每一個環節都是為了吸引用戶,為了留住用戶。主講老師說,營銷是一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我覺得不為過。
當然,以上大部分關于營銷的觀點都是主講老師的觀點,我并不懂營銷,文章也可能有斷章取義之嫌,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