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丨《請停止無效努力--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快速進階》孫圈圈---20241216日知253
06認清6個問題,減少無用功
結果導向型的工作,需要的是功勞而不是苦勞。花時間去篩選高價值的事,比如找到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1個小時=55分鐘澄清問題+5分鐘解決問題。花時間澄清真正的問題,以及知道哪些問題需要被解決,這很重要。方向找錯了,那就只有苦勞而沒有功勞。
請記住:不是所有問題都是真正的問題,不是所有真正的問題都值得被解決。看到問題的時候,不要馬上解決,先過一遍清單。
因為有理解偏差所以要向對方提問;因為有隱藏偏差所以要去挖掘別人內心的真正需求;因為有成因偏差所以還要去分析背后原因。
清單問題1:澄清需求——我是否清楚該問題/任務的背景、目的。關鍵利益方、可用資源、時間要求?
清單問題2:挖掘訴求——對方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挑戰? ta的真正訴求是什么?這個訴求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實現?我可以怎么幫助ta 實現?(若不是跟人相關的問題,此條可略過)
清單問題3:找準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事情就會都順利了?我解決的只是表象問題、還是真正成因?
清單問題4:確定關鍵——這個問題現在是否必須被解決?是否有其它更加重要的問題需要我去花時間?
清單問題5:確定可行——這個問題現在是否可以被解決?我解決這個問題大概需要多久?這個時間是否可被接受?
清單問題6:正確思考——這個問題我思量多久了?有沒有進展?繼續如此,是否有可能找到答案?(當你因為無法進展而苦惱的時候,問這個問題)
07 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是可培養且價值度高的能力,幾乎是最值得刻意訓練的能力。大腦在處理信息的時候,有兩個規律:一是不能一次太多,二是喜歡有規律的信息。大腦處理不了零散而復雜的信息。美國心理學家米勒提出短時記憶的容量為7±2,即一般為7并在5-9之間波動。
幾乎不存在思維清晰、溝通不清的情況,溝通不清楚就是還沒思考透。
對于簡單的問題,我們可以先思考結構,再填充內容。
對于復雜的問題,我們可以列出所有信息,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找到結構,具體方法分為四步:頭腦風暴、連線分組、結構提煉、觀點補充。
大多數結構都是常見的類型,找不到結構的時候、可以往這些常見類型上面靠:時間、空間、三要素、二維知陣、流程、利益相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