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交互設計發展到現在,已經越來越凸顯它的價值,它的交叉性學科背景和邊界模糊的工作性質,讓很多人不能很明確的說清楚它的具體概念和定位。很多交互設計專業的學習者,或初入職場想要提升的小伙伴,都很想知道,如果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交互設計師,到底要構建一個什么樣的知識體系呢?
一、首先,先說有哪些知識體系。
我們可以從“交互設計”這個概念的本質出發,來勾畫出它的整體形象,進而分析出它的知識體系。
用一句話概括交互設計所做的事就是:
如何讓目標用戶在典型場景中高效且舒適的使用產品。
關鍵詞:“目標用戶”“典型場景”中的“產品”,“高效”“舒適”的“使用”。
1.目標用戶:尋找目標用戶的能力。
相關知識:市場調查、用戶調研、用戶畫像構建等。
1.1 市場調研。主要指對市場現狀、發展趨勢、投資風向、社會關注度、政策影響等一系列的觀察分析能力,可多關注行業報告,或利用PEST、5W2H、SWOT、BCG等市場分析方法;
1.2 用戶調研:主要指對用戶的了解與細分。(關于如何進行用戶調研,可參考:用戶體驗之了解用戶:調研的定量與定性;用戶體驗之定量調研:讓問卷無可挑剔?; 用戶體驗之定性調研:讓訪談物盡其用;? ?)
1.2.1? 掌握定量調研和定性調研的方法、適用情況、異同、注意事項、常見錯誤等。
1.2.2 用戶樣本的歸類、分析和如何選擇。
1.2.3 問卷提綱的撰寫、訪談方法、隱私倫理問題等實際操作知識。
1.2.4 調研數據回收及分析方法、調研總結、分享、匯報的邏輯與要點。
1.3 用戶畫像構建:主要指對模糊用戶、目標用戶、臨時用戶的異同與特征的描述??梢陨娅C些社會學、人類學、人口統計學甚至文學的一些相關知識,結合自身經驗、調研結果、產品埋點數據等鍛煉構建用戶畫像的能力。
工作運用:前期尋找市場缺口、用戶需求痛點挖掘。(找問題)
2.典型場景:分析市場和構造使用場景的能力。
相關知識:場景設計與分析、邏輯表達、案例分析、技術實現程度、平臺或終端規范及限制等。
2.1 場景設計與分析:指假定用戶使用產品的環境歸類、影響因素分析、典型與非典型的區分,具備時間 地點 事件等故事腳本特性。
2.1 邏輯表達:是指條理清晰的描述環境或場景,有因果、遞進、轉折等準確的邏輯關系,能夠將環境的影響要素表達清楚。
2.2 案例分析:是指對友商產品或相關領域產品的應用場景分析,相關介紹、測評、資訊、應用場景的分析等。
2.3 技術實現程度:是指當前已有技術水平和未來技術發展趨勢是什么。不必懂技術,但要知道哪些能夠實現、哪些不能實現,能實現的性價比是多大、不能實現的空間有多大等。
2.4 平臺或終端規范及限制:各大開發平臺、接口協議、硬件兼容性等的基本要求和禁止的條款。(這個有些平臺更新較快,也不必所有的都掌握,只要了解你所從業的業務領域內當前的知識內容即可)。
工作運用:梳理用戶在環境中的特點,分析使用環境對產品定位和功能的影響,推導產品開發價值,建立“用戶-環境-產品”三者的關聯性。(找問題發生的原因)
3.產品:對產品及其功能的定義與規劃能力。
相關知識:競品分析、產品定位、功能規劃、品牌運營、生態鏈建設、行業動態
3.1 競品分析:競品的選擇;單一競品的縱向發展階段對比分析、不同競品相同功能的橫向優劣分析;競品定位和商業策略分析等;
3.2 產品定位:學會確立和描述產品的市場定位、功能定位、與差異化特色定位。
3.3 功能規劃:學會確定功能定位、分析功能難易程度和優先級、功能架構的構建方法。
3.4 品牌運營:理解設計運營的推動作用、交互體驗對品牌形象的塑造、
3.5 生態鏈建設:學習通過交互方式帶動不同產品間的相互拉動、提高線上和線下的轉化率增長、引用服務設計思維等。
3.6 行業動態:產品所在行業發展趨勢、內涵和外延的變化、SET因素等。
工作運用:新產品開發、產品迭代中的設計維護、產品轉型中的設計改版。(找解決方案)
4.高效:完成產品/功能可用性的能力。
相關知識:任務分析、信息架構設計、人機工程學、行為學、圖形設計、數據可視化等。
4.1 任務分析:區分用戶使用產品的核心任務、輔助任務、子任務,在任務流過程中設計最短路徑和最流暢體驗的方法。
4.2 信息架構設計:界面與界面之間、單界面元素之間,互相的層級關系、邏輯關系、信息傳達的先后關系等設計。
4.3 人機工程學:指掌握“人-機器-環境”如何協調、合理分配人與機器的職能的方法。
4.4 行為學:學習人、行為、動機、目的、結果之間的關系,如何設計交互方式讓產品更符合用戶行為預期。
4.5 圖形設計:圖形的語義化特征、象征與類比、創造性思維等。
4.6 數據可視化:將龐雜的文字信息或數字信息,以圖形化的形式表現的方法。
工作運用:建立產品功能架構、設計基礎交互流程。(設計解決方案)
5.舒適:提高產品/功能易用性的能力。
相關知識:設計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色彩構成、設計規范、設計原則
5.1 設計心理學:指不同的設計方式對人心理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心理學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設計
5.2 認知心理學:理解人的“注意、知覺、表象、記憶、創造性、語言、思維等”的特性,如何利用這些因素提升用戶使用產品的心理體驗
5.3 色彩構成:色彩的構成原理、特定色彩的不同語義、色彩的協調性與環境適應性,不必完全學會色彩搭配和視覺設計,但要了解色彩的基礎原理和適應場景。
5.4 設計規范:平臺對設計控件的規范性(你的產品可能是軟件、穿戴設備、公共電子設施等,都有不同的平臺規范),產品本身每個模塊和界面設計控件的一致性、規范性如何設計。
5.5 設計原則:設計原則分類、市場主流設計原則、業務方或從業領域內成文或不成文的相關設計原則。
工作運用:完善交互原型、輸出整體設計方案、設計走查或迭代時的體驗提升。(優化解決方案)
6.使用:設計評估與用戶跟蹤測試能力。
相關知識:啟發式評估、可用性測試、數據分析等。
6.1 啟發式評估:評估人員的選擇、評估方法、評估原則。
6.2 可用性測試:發聲式測試、觀察式測試、AB測試、眼動儀測試等。
6.3 數據分析:運營用戶數據收集、測試數據分析、埋點數據分析、SPASS分析等。
工作運用:驗證設計的合理性和體驗提升幅度。(驗證解決方案)
二、然后,再看如何構建這些知識
所謂構建,一是如何獲取知識;二是如何把他們關聯到一起來運用。
1.獲取知識
1.1 讀書,相關書單我會另有文章闡述;
1.2 公開課,線上有各大在線教育平臺、線下有各行會協會組織的各種活動;或大學里的講座;
1.3 資訊,各種科技媒體、新聞頭條、只要你愿意總會有聽不完的消息;
1.4 文獻,期刊論文等,也會有很多精品,不過這個在校生或科研機構更容易獲得一些;
1.5 師長,多跟比自己知識儲備多的人聊聊天;
2.將獲取的知識關聯起來
2.1 工作總結,定期總結自己在工作中的新收獲,當輸出的內容增多時,你會發現你的知識已經逐漸成體系;
2.2 做完整的項目,最好爭取到從業務先開始到結束的項目,這些交互知識的先后關系能在實操中自然融合;
2.3 以點帶面,找到自己各種知識技能中的最強項,在發揮這項最強能力時,會發現與之相關的知識缺口,及時補足,這樣一點點連接,可以慢慢形成知識網絡;
2.4 關注交互輸出物質量,主動提升原型繪制效果、學習輸出規范、嚴謹、可讀性強的交互文檔,這將很好的提高你的知識整合能力;
2.5 維護一份作品集,除了能為隨時尋得更好的機會做準備,還可以此培養自己梳理知識沉淀的能力。
以上適合有工作經驗,想要在交互領域進階的童鞋參考,希望對大家有用。
當然,這些都是針對“交互設計師-專業設計能力”這二者而言的知識體系;還有另一部分知識體系,是“交互設計師-團隊協作能力”相關的,是另外的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