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四天的時間,看完了川端康成的雪國。有人說這本書很無聊,甚至比追風箏的人的前半部分還無聊,沒有曲折的情節,沒有精彩的描寫,卻有一個倉促的結尾。這點并沒有錯,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是在看完三體這本偉大的作品后選擇雪國的,現在我慶幸沒有選錯。她沒有曲折的情節,我就不用刻意的去注意文字里的伏筆之類讓人傷腦筋的東西,可以放下心中一切的東西去欣賞她,這點很適合平復看完三體的我的心情。建議靜下心來欣賞這部作品,仔細的去品味島村心中那種雪國的美,和駒子那種最純粹的愛……
仔細回味這本書,“徒勞”或許是作者最想表達的東西,駒子對行男的徒勞,駒子對島村的徒勞,島村對雪國的徒勞……用心去想一想,人生不正是這樣嗎?我們所做的很多事都是徒勞的,因為我們享受的是做這件事的過程。對于書中的兩個女主人公,我的看法是,其實葉子是駒子內心的自己,駒子不敢做的事,葉子做了,駒子不敢說的話,葉子說了。而這些事這些話正是駒子想說想做的……對于那個“倉促”的結局,我覺得這才是這本書最巧妙的,整本書會讓我們沉浸在那種美妙的世界中,雪國的美,駒子的愛,而作者在我們還幻想這雪國那種美時,突然的一場大火,讓葉子喪命,駒子瘋狂,雪國崩塌,也讓我們一下子從幻想回到了現實,成為全書的高潮部分,然后作者結束了作品,留下的是讓每個人自己去幻想結局。正如莎翁說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川端康成也一樣,他不希望每個人對雪國的看法和自己一樣,就留了一個這樣的結尾,讓每個讀者去幻想那一個屬于自己的雪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