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將寫作作為表達、發泄的工具,寫出自己的情感往事,或是個人經歷。
但寫作本身所滿足我們的需求,比這些要多得多,它不止可用于記錄也可用于思考,不止用于辯證也可用于總結。
不過,之所以寫作不像說話那么容易滔滔不絕的原因,是它有一定的“規矩”。
當然,它從不會不歡迎那些抱著熱情和天馬行空幻象的人們提起筆來嘗試。但當你越寫你越發覺,把自己隨口寫出來的幾句話弄得耐讀,弄得值得讀,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它需要你想很多,做很多。
你得想好你要寫什么,得有一個1、2、3的清晰邏輯。
當你拿起筆,或找到了一個鍵盤時,你就需要開始構建你的開頭、正文和結尾。就像搭一個房子一樣,你需要為自己的文章準備一定的邏輯順序。
做什么事情都得花時間和精力,而寫作本身是一個投入時間、精力、思緒從而去完成一個想法表達的工作,提前規劃好你在這一張紙上的“各項投入”,會提高你的效率。當然做好這件事需要良好的邏輯感,以及對觀點的分析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即可練成。
其次,文章擁有一個良好的邏輯順序能夠使文章閱讀起來更順暢,降低文章“主題的流失率”。
之前看一個互聯網工作者說的觀點很有意思,他說一個文章就像一個產品一樣,從標題,到結尾都有很多與用戶“互動”的地方,而整體邏輯是否順暢將直接影響讀者是否能夠收獲一個良好的“閱讀體驗”。就像使用互聯網產品一樣,打開一個頁面是否流暢,打開一個功能是否會出現BUG一樣。
其次,你還得對自己寫什么,有一些較為客觀、正確的選擇。
這幾年我發覺很多人喜歡在互聯網上表達自己的個人經歷,當然這樣很真實很有趣。但過于沉迷自我表達的內容并不是什么好事。總寫自己的經歷感動自己個一兩次還行,但總是掏心掏肺的結果就是很快你就回到一種莫名其妙的寂寥中,覺得無趣。
因為你把寫作當成了發泄工具,而非發現樂趣的工具。若是你自己的生活、人生經歷的確足夠支撐你將它們用文字充實而自然地描述出來還行。不然,純自我表達容易將自己帶入到一個自戀的,狹隘的思維圈子里,越來越像是一本女生日記,翻來覆去就那幾個事情,達不到寫作練習的效果,也收獲不了在這個事情里能夠收獲的最大價值,那就是思考與發現。
有多少人有那么獨特的經歷呢?你寫失戀,難道別人沒失戀過么?你寫求職,難道沒有人知道的比你多么?如果你仔細閱讀過那些曾打動你的故事,它們無一不是擁有著被你忽略的,卻直入心扉的表達細節,或是思考角度。
而這些,才是文字這片大陸給予每一個冒險者的寶藏。
當然,你還得對你怎么寫,怎么把控文字、選詞、語句的方式有一個基礎的認識。
很類似鋼琴家利用固定音符,創作不同主題的旋律,寫作者也需要利用自己的“音符”(不同的詞語和語句)表達無限可能的思維、觀點和故事。
而如何將這些無法說話的文字串聯起來,用一個適合的方式構建一個自己所期望的表達效果,這是考驗寫作者水平高低的關鍵技巧。
不過,在寫作的一開始,我們應該注意的是首先將自己的意思準確、合適地表達出來。1就是1,2就是2;主語、謂語、形容詞的搭配方式等等都需要有足夠的了解學習,對基礎的掌握能夠增加文章主題的穩定性,減少犯錯的概率,避免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
增加自己對文字風格、描寫手法的學習了解同樣能夠豐富我們的表達方式,華麗也好平實也罷,你若是掌握了都可以盡情地炫耀。不過,就像那些選秀節目中評委老師們經常說的:“技巧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打動人心。”
在互聯網時代中,人們越來越趨于選擇那些帶來“即時性”快感的內容。看看電影,玩玩游戲,看看直播,聽聽音樂之類的彈指之間就搞定的滿足感讓所有人覺得自己能夠輕易地成為世界的主人。
互聯網在給予人們“做自己主人”機會的同時,也影響了人們客觀判斷自我能力的能力。
很多人看到自己獲得了評論,點贊之后便會獲得滿足,沉溺其中,而對自身技藝、素質的提高缺乏了更進一步的催促與認識。
而這些關乎基礎能力,學習能力的提高仍然需要大量時間去閱讀經典,它永遠需要你去一次次反復地學習、嘗試和逐漸地掌握,這樣的累積目前很難從互聯網這些過于“短平快”的地方獲得。
另外,視頻也好,音樂也好,它們大多都只是別人表達,你負責充當觀眾的“弱互動”。別人的直播如何如何有趣跟你其實一點兒關系都沒有,別人文章寫的不錯也只是別人的努力成績,因為那是別人在展現他的表達方式,你僅僅只是幫他挑刺而已。你的思維方式并不能從觀賞別人的作品得到提高。你需要一套屬于自己的訓練,得有自己的思維方式。
在如今這個渠道已經越來越多,信息越來越多的時代,“發現”將不再是,也不曾是那個帶給我們真正滿足與快樂的源泉,
“創造”才是。
發現能夠帶給我們新奇,刺激,快樂,感動,而創造能夠帶給我們比這些更多更豐富的感受和體驗,比如來自旁人的支持,同道者的點贊是,大V導師的評論建議,親戚朋友的支持,有時甚至還有物質上的回報,比如簡書的“打賞”功能等等。
寫作是成本很低的活動,回報卻相當高。
寫作能夠鍛煉人無限的創造能力。一篇文字可以做文案,做廣告;寫長了可以當情書,寫多了可以當小說,當本書,做劇本,做教材。
文字給了我們自己思考的能力,鍛煉你的邏輯,修正你的品味,還能起到律己的作用。
雖然你在寫作的99%時間里,都會碰上“這樣不行,好像哪里不對勁”的寫作尷尬;但你還是會找得回那種興趣,繼續期待著那種滔滔不絕,下筆如有神的靈感。
然后繼續帶著腦子,在你的鍵盤上,敲下一個個讓自己覺得合適的字詞,創作一個個讓自己拿得出手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