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好想吃媽媽做的年糕湯,很多很多的大白菜,可能用前一天的雞湯,加上新鮮的小白蝦或是牡蠣,打個雞蛋,煮一大鍋的湯,煮到湯都變成奶白色。冬天一碗冒著熱氣的白白的年糕湯,乘上一碗吃完菜喝完湯只剩下光禿禿的幾片年糕。還記得老媽費勁切年糕的樣子,而我有時還會要求切成橢圓的不要長條的。那時我是家里的老幺,我會把最肥的螃蟹一個一個挑出來吃掉。好想有個小廚房,把老媽的味道一件件學起來然后做給我兒子吃,然后讓他也這么一直記在心中的某個角落。現在我會的估計也只有那張麥餃筒皮了。說到這,我想我媽了!想我媽的糖醋藕、山粉青蟹羹、肉丸子還有青菜湯了^_^
我還想到了小時候每年的秋天,有一屋子的橘子用一筐一筐的竹簍子裝好,等別人來收購。那時沒有防腐劑,隔一段時間就要挑一下有沒有爛橘子,有時爛了一點點的我就拿來吃,那種帶著爛橘子的味道我一直覺得比正常的橘子好吃。過年前那個屋子還會放著一個紅色的大塑料鉛桶,里面裝著滿滿的麥芽糖,我會偶爾偷溜進去打開蓋子用手指沾沾吃,那是兒時難得的美味。我們家沒做過幾次糖,但我永遠記得做糖時熱火朝天的情景:這邊一個燒柴火一個翻糖,麥芽糖和米胖、芝麻、花生混在一起,不停地翻動,有時大人們會直接抓一把做成一個窩窩頭給我們吃,那一鍋糖熱氣騰騰的倒到四四方方的模子里,壓平,然后切成小小的一片一片,有米胖糖、芝麻糖、花生糖還有炒粉糖,晾涼后放到一個鐵皮箱子里,可以吃上好久好久。
還有家里的兩個平頂,那時覺得很大很大,一家人在上面乘涼看星星。葡萄快成熟時,我就在平頂的葡萄架下找葡萄吃,還有那顆櫻桃樹,稍微一點點熟的就被我吃掉了。那時的爸媽經常在家對弈,我的圍棋就是在看他們對弈時似懂非懂的學會了,而水平也僅僅限于兒時的初級水平。還記得老媽有段時間天天跑到對面農田看水牛耕田,然后畫了一幅超級像的農耕圖,牛背上的蒼蠅都畫的栩栩如生。那時老媽還囑咐我不要和外面的人說她在家畫畫的事。記得那時有農耕圖還有荷花池幾幅圖隨著我們到了寧海,現在已不見蹤影!我一直覺得老媽前世應該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只是投胎投錯了。
我也記得兒時一群小孩在山腳下挖茅草根吃,甜甜的。去對面茅山偷金桔,去桑樹地摘桑子,西瓜地里摘西瓜。還有最愛去的姑姑家,有我的小伙伴一起捉青蛙、釣龍蝦、抓知了,還有一屋子的蠶寶寶,看著它們從一條條小小的黑蟲長成肥肥胖胖的蠶寶寶然后結繭成蝶!還記得姑姑家每年養的大肥豬,姑姑經常會煮一大鍋的南瓜給它吃,以至于我現在看到食堂的南瓜那道菜總想起那只豬-_-#因為這南瓜燒的實在很像!
我還記得哪種草可以做鈴鐺哪種草可以做項鏈,哪種花摘下來對著花心吸一口會有甜甜的花蜜……我還記得青珠山上的杜鵑花、烏珠、麥苗,田邊的茅珍、栗子…那時的夏天據說我光著腳丫滿村跑。10歲那年我離開了這個小村,之后的幾年暑假會到姑姑家住好幾天,初中以后就鮮少回來。那時的小村留給我太多美好的回憶,我以為我已經忘卻,卻在神奇的動物之夜神奇的記起。它們一直在我心中的某個角落占有一席之地,也許這也是我為什么那么喜歡帶兒子回去的原因之一吧!我覺得這些快樂的回憶在兒子的記憶里應該也會快樂的存在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