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她唯一的兒子,他還有三個姐妹,本來還有一個弟弟,可是三年自然災(zāi)害,弟弟被活活的餓死了。
在那么一個特殊的年代,村子里的人家?guī)缀跫壹叶加叙I死的人。有的是孩子,有的是老人,有的是原本年輕力壯的青年。饑餓奪走的不只是人們的生命,更是人與人之間的親情。
開始的時候,誰家里有人餓死,還能聽到哭聲,但是隨著饑餓一點點的侵蝕,人們開始對親人的死亡報以冷漠的態(tài)度,就像家里死了一只小貓小狗,拿一張破席一卷埋了了事。不知是因為饑餓讓人們沒有力氣悲哀,還是死亡見得多了,便也不再那么難以接受。有的人家甚至把死亡的親人蓋在被子下面不入土,為的是領(lǐng)取他那一份“口糧”。在悲痛和饑餓面前,人們選擇了生存。
他有一個姐姐兩個妹妹,還在襁褓中的弟弟,原本白白胖胖的,可是饑餓讓孩子沒有了奶水可以吃,弟弟被活生生的餓死了。他還是個七八歲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男孩子這個年齡本就飯量大得驚人,他總是覺得餓。
那一天,家里的糧食都吃光了,父親不知從哪里陶登來一口袋底的小麥,那是全家人得以生存下去的唯一的糧食。母親把它藏得很隱蔽。可是半夜,他餓得發(fā)慌,看著母親已經(jīng)熟睡,他悄悄爬起來,翻出了母親藏好的小麥,一把一把地塞進(jìn)嘴里。
可是還是被母親發(fā)現(xiàn)了,母親氣得要死,全家人的口糧就被他一個人這么“糟蹋”了。母親和大姐一起把他綁在了大樹上,用鞭子把他抽得死去活來。
幾十年后,他已經(jīng)成了一家之主,日子也在他的努力操持下過得有聲有色,他也是十里八鄉(xiāng)出了名的“大孝子”。可是他對于母親始終心懷恨意,總是會想起母親和姐姐當(dāng)時差點把他給打死。他給母親物質(zhì)上的滿足,也聽從母親的要求,但是他對母親的孝順始終是有所保留,始終缺乏敬重和親近。他始終是不能原諒母親。
直到有一天,他在千里之外,接到兒子的電話,得知身體一直硬朗的母親突然離世,他突然之間慌了神。他不明白一直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母親怎么就在他離家不到一個月就突然去世,也不知道一向深得母親信任的大姐和母親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他接受不了失去母親這個事實,雖然,他已經(jīng)六十多歲,母親也已經(jīng)八十多。
他沒有流一滴眼淚,什么話也說不出來,一個人默默地走進(jìn)臥室,躺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他不知道如何自處。他竟然再也沒有母親了。
在母親的葬禮上,一生堅強(qiáng)倔強(qiáng)的他,第一次泣不成聲,哭成了個孩子。哭得癱軟在母親的棺槨前,拉也拉不起來。
多年以后,他還會想起母親的突然離世,他跟兒女說他以前一直以為他對父母做得已經(jīng)夠好了,可是父母不在了他才明白,他做得還遠(yuǎn)遠(yuǎn)不夠。他說不要等到無法彌補(bǔ)了才懂得這個道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