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讓我先問你三個問題

我們生活在一個好時代,物質(zhì)的極大豐富和井然有序的外部環(huán)境,讓我們不用再害怕饑荒和擔(dān)憂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在這個前提下,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有的人為了省幾塊錢可以排很長的隊去買促銷商品,有的人卻在爭分奪秒的追求自我實現(xiàn),沒日沒夜的投入在工作中,并且情緒高昂。

為什么有些人隨隨便便就能賺1個億當成一個小目標,有些人卻壓根沒想過自己的時間能不能投入到更有價值的事情上,為什么人和人之間會有這么大的差別?

人們之間的差別,當然不僅僅是錢多錢少的事,而是認知上的差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說,人的需求像一個金字塔,從下往上分別是:底層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往上是愛、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滿足了底層的,就會有高層的需求。這是人類天性中的內(nèi)在本質(zhì),我們也正是被這些需求驅(qū)動的。正如前面說的,物質(zhì)的極大豐富和有井然有序的外部環(huán)境,讓我們起碼短時間內(nèi)生理和安全的需求而擔(dān)憂,這一點上大家都一樣,基本上差不多。但是再高的,想要滿足愛、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甚至是超越自我的需求,就有點難度了,這時候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出來了。

要滿足更高的需求,實現(xiàn)更高的自我,你應(yīng)該、甚至是必須,經(jīng)常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

第二個問題:這個社會上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有哪些?

第三個問題:怎樣更快的達成你的目標?


一、你認不認識“真正的你”?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想很多根本性的問題,自己過得開不開心?狀態(tài)對不對?未來要過什么日子?這個就是另外一個自我,比較隱蔽的“更高的自我”,也是所謂的“真正的自我”,在那個時候會醒來,出現(xiàn),和我們交談。

這時候大概有這么三種情況:

有的人覺得雖然狀態(tài)不是很對,但是也還可以接受,目前也沒發(fā)現(xiàn)什么更好的辦法,就先這樣過吧。然后第二天一早起來就急急忙忙去上班,和人打交道去了,一整天下來昨晚得到的收獲蕩然無存,日子久了那個更高的自我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他也告訴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他們沒有很強烈的自我探尋意識,不知道的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么,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不喜歡什么,只是把日子過安穩(wěn)了就好。

第二種情況,有的人強烈覺得自己狀態(tài)不對,強烈的不滿足于現(xiàn)狀,他們常常會問自己這么一個問題“難道一輩子就這樣過了?”,他們會記住這個感覺,積極的改變自己,尋找新的出路。有些行動派會快速的停止手頭正在做的事,即使不知道未來的路要怎么走,他們也想給自己一段時間,想清楚了再做打算。我想那些拋棄在外人看來很好的工作,毅然“裸辭”的人,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基于這個——他們有很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或許一時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么,但是他們知道自己不喜歡的是什么,于是他們勇敢的做出改變。

第三種情況,有的人能洞悉自己的內(nèi)心,經(jīng)常與“更高的自我”對話,他們不以一時的利弊,而是以“真正的自我”訂下的目標,來權(quán)衡自己當下的行為,實時修訂調(diào)整。他們堅韌,他們無畏,他們也因此而變得與眾不同——他們是一群想要活出“真正的自我”的人。

時間就像淌過我們指尖的河水,不管你有沒有感受到,有沒有抓住,它都這么流走了,再也不回來。而我們必須用時間的河水來澆灌我們自己的生命之樹,結(jié)出屬于你自己的什么果實。不管果實豐碩不豐碩,我都希望那是你真正想要的,不要到臨老一回頭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原來我從來沒有一天是為自己而活著,我這輩子都是為了家人(孩子、社會)而活著。或者:原來我不是過了一萬天,我只是把一天過了一萬次。諸如此類的話,那該是多么悲傷的一件事。

我希望我們到老的時候,還能歡快得像個小孩子一樣,充滿著對自我實現(xiàn)的滿足和對自我探索的渴望與興奮。

當然,話說回來,一個18歲的高中生就明白“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因為大部分情況下人都是不能脫離社會獨自存在的,人在社會里就需要去和別人打交道,需要了解我們的想法是不是被社會所接受,需要明白想做成一件事需要什么先決條件——他們還需要有一些經(jīng)歷和閱歷去發(fā)現(xiàn)社會上的現(xiàn)象和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從而去訂制自己的目標。

社會上的現(xiàn)象不可累舉,但是能不能透過這些想象去看到背后的本質(zhì)至關(guān)重要,于是這就是我們要問自己第二個問題了:這個社會上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有哪些?

二、應(yīng)該深深刻到你腦子里的“基本規(guī)律”

1.生活是具體的

生活是具體的,我們先是活在一個具體的世界當中,從看得見的我們身邊的物品,一盒小火柴,一套大房子都有具體的價格。即使你非常垂涎一樣?xùn)|西,但是因為它的主人也非常喜歡它,怎么都不想賣給你,你也會得到一個非常具體的答案,不賣。

就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從簡單的“你原本都不知道這幾個符號想要表達什么意思,但是你學(xué)了語文之后你就知道這些文字,承載著我的‘想法’,我正通過它們和你交流,我們一起把抽象的‘想法’具象化了”。到復(fù)雜的“量子力學(xué)是研究物質(zhì)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guī)律的物理學(xué)分支”,“想法”,“量子力學(xué)”都是非常抽象的一些詞語,但是我們通過學(xué)習(xí)把它們在我們腦海中具象化了。

所謂的“探索未知”不過是我們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總結(jié),把那些未知的事物在我們腦海中具象化的一個過程而已。

你或許會覺得這個很簡單很平常,但是實際上我們常常忘記這個規(guī)律。和人約會的時候快遲到了,打電話跟對方說“不好意思,堵車了,我可能會晚點到”,你以為這樣就交待清楚了,殊不知你已經(jīng)讓對方陷入小小的焦慮之中,晚點到底是晚多久哦……你可能因為做事不夠具體而讓別人對你心生抱怨。

小孩子在玩手機,你想讓他早點睡覺,你跟他說“寶貝,要早點睡覺哦,不然明天起不來,上課吃到了會被老師罰站”,你以為你已經(jīng)交待清楚了,甚至把不早睡的后果都拿出來“威脅”小孩子來加強你的說服力,但是“早點”是幾點?是這局玩完?是9點,還是10點?對貪玩的小孩子來說,在他玩夠,玩累之前的所有時間都是“早點”,你可能因為交代得不夠具體而達不到你的目的。

我們都希望通過運動來健康的減肥,洗澡后對著鏡子里的自己狠狠說“明天我就開始跑步,一定要瘦下來,讓自己美美的”你以為這么“下定決心了”就一定能瘦下來,可是跑一個星期之后,要么是腿酸,要么是有“別的事耽擱了”,休息了2,3天之后你再也沒有動力去跑步了。在這里你缺少了“具體的訓(xùn)練計劃”和“具體的瘦的標準”,要跑多久,1個月?3個月?還是半年?一個星期跑幾天?要瘦多少,5斤?10斤?還是20斤?你可能因為計劃和目標不夠具體而很難瘦下來。

生活是具體的,同樣我們的目標(愿望)也是具體的,從動機,到目標,到行動,都是具體的,你想環(huán)游世界,這個真的是你目前最迫切的愿望嗎?如果是的話你打算從那個國家先開始?什么時候要開始,又打算什么時候回來?

問我們自己,“真正的自己”,什么是你最迫切最想要實現(xiàn)的愿望,再把這個愿望具體細分到今天,現(xiàn)在,就可以操作的小步驟,然后去做。

這就是所謂的“思在未來,行在當下”

2.“思在未來,行在當下”

來不及了,我先打卡,待續(xù)……


清楚了這些才能讓我們有更清楚的目標,更全面的規(guī)劃,不至于在錯綜復(fù)雜的世界里迷失我們自己;清楚了這些才有可能撥開重重迷霧,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而不是被動的隨波逐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