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企業做出來的產品已經很成熟了,但依然在不斷創新,提高產品性能。如果有小企業要順著大企業的軌跡進行追趕,并試圖趕在大企業的前頭把下一代性能更好的產品做出來,雖然很勵志,但并不明智。大企業在此產品的研發上累積性的投入是小企業不可能承擔的。即使是直接購買一些關鍵的技術,如果沒有相應的研發經驗,也無法快速消化、吸納。這需要一種稱為“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的能力。而吸收能力的培養可能源于小企業本身當初對同樣技術的研發經歷。這種研發是失敗的,但培養的能力,足以消化、吸收購進的新技術。說的簡單點,就好比在看答案之前要自己先想想,否則連答案都看不懂。這個過程必然是苦逼的,而且還要進行“重復造車輪”的過程。
? ?這與某些學術研究是類似的,在一個成熟的研究范式中,許多方法理論均已定型,并在長期的發展中日趨復雜,要想取得突破,先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學習舊知識的過程,此后才能進行創新。而此時,還有一個問題擺在面前,就是“邊際收益遞減”。一套成熟的研究框架下產出的新成果只會越來越少,雖然實用性會越來越高。這種研究,不得不說,的確不是那么有趣。倒不如瞄準正在興起的新范式,就如王老師所說的“亂世出英雄”。一個處于“混沌邊緣”的系統,顯然要比高度穩定的成熟系統更容易產出新的東西。
? ?事實上,人類社會進步的過程又何嘗不是從一個均衡,經歷混沌,過渡到另一個新的均衡呢?這就是演化、發展。社會心理學家霍弗提到,歷史是由社會的最下層和最上層推動的,中間層的只有坐在臺下看戲的份兒。最下層和最上層如何推動歷史?第一步,打破當前的社會秩序;第二步,新秩序的構建。最后,多一句嘴,這與金屬處理的退火工藝也可以歸屬同一個模型——第一步,加熱金屬,打破現有秩序;第二步,控制冷卻,使金屬回歸固態,獲得新的機械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