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次閱讀。文字簡潔精致,思維跳躍。一目十行,總能找到一句話,幾個字,心里默讀,余韻不散。
影子說,你和別人在黑暗里吹笛子。
日影飛去,字入水中。
*琴聲已散,弦猶微振。此刻道別,相逢何時。 *
幾個字就是一幅畫,一場景。雋秀挺拔。
兩個極端想必是互通的。盛宴之后,萬籟靜寂。內心矛盾的激烈碰撞,產生另類美感。如同黑與白,撞色沖突,直擊心靈的深刻。
拋開哲學概念,有人偏向修世,有人側重修心。她無疑是后者。萬人如海一身藏。若能置身事外,才不會畫地為牢。 內心決然,愛憎分明。以一個孤獨的靈魂,對肉身不斷重建。敏銳,細膩,飄渺,無根。
生活瑣碎,細微到極致。瓷器,花草,絲綢,首飾,筆墨。有自己的專屬,不從眾。修禪,亦讀圣經,待人謙遜,包裹內心凜冽。謎一樣的女子。安靜有力。她說,把攤開的什么都想要的手心,握成一個拳頭。保留最單純純的意志,才能重拳出擊。
關于美。真的,未必是善和美的。善的,未必是美的。而美,有時是偏執的,黑暗的。一半隱藏著惡,一半通向死亡。 不美比死去更讓人難過。不美即代表不強烈,不真實,沒有始終。生命未曾有所完盡和取得解脫。 想到很早摘錄的一句話:「如果有天我們湮沒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要活得豐盛。」
她認為褪去表象,原始的狀態總會有去處,那是一個人的使命。內省,順從,追隨,回歸質樸。欲望的產生是必然,但是惡源自偏執,對欲望的執意。
愛情無謂得失,最終的體驗源于內心。給予,付出,熾烈,寧靜。喜悅不是對方成全了私欲,而是自我成全。理智在愛情中的適用,不是以一種冷漠旁觀的姿態,因噎廢食。成熟,是悲憫,是理解,表現為對人對物的溫柔。
兩人。吸引是擁有多個層面的閃耀而冷酷的獨立體。絕非一廂情愿或曲意承歡。
春光易虛度,不如早早相逢。
想孤身前往去看一場花事。如果午后微雨突襲,你恰好渡船而過,不妨讓我們在春柳拂面的橋頭相見。
白陶罐盛上清水,插上初綻的桃花枝。唯愿無事常相見。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茨維塔耶娃的一首詩歌名。) *
她信色如聚沫,痛如浮泡。可心里儼然蘊藏期待。孤獨是世上最無解的毒藥。蠶食心靈。人若無法發散和分享自己的能量給予他人,會失去聯接,感受到匱乏和孤立。置身在浮沉泥沼,沒有繩索,無法上岸。因而要保持開放性,以一種得體的方式。優雅,從容。
要慶幸自己得至到機會能夠為一件美好的事物竭盡全力。要相信人所堅持的應會有回應,只是一切結果需要時間抵達。如同星光穿越宇宙進入視紗線。它需要時間。
香枝燃灰,代表著犧牲和承諾。愿化一池烈焰,碧藍湖水,朱紅拱橋,共渡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