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騁沙場一生的項羽,率領(lǐng)著他的鐵騎無數(shù)次沖鋒陷陣,僅僅用六萬士卒就擊敗了四十萬秦軍,他聞名天下,多少次大敗漢兵,使敵人聞風喪膽,但是無數(shù)決策上的失誤最終決定了他失敗。鴻門宴上猶豫不決,放走劉邦;滅秦后燒毀宮殿,坑殺降軍;在封侯爵賞時又只封自己的親信,結(jié)果引起眾將士和諸侯的不滿;最后自己的親友叛變,兩面作戰(zhàn),兵疲將乏。一生都處于勝利當中,驕傲過度,不在乎長遠,盡失人心,使他最后敗于垓下,自刎于烏江。但這位西楚霸王最終還是不知自己有錯,向天喊道:“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一生都活在勝利之中,整個人都膨脹了。卻不知自己都犯了多少錯誤。即使是最英勇的武將,不能認識自己的錯誤,最終也只能死于刀劍之下東漢末年群雄并起,呂布,袁紹,孫堅,曹操,這些在群雄中最耀眼的,無不是因為一些錯誤而丟掉了巨大的優(yōu)勢,甚至失去了他們的生命。?
然而,錯誤只是一塊石頭,你若可以細心留意他,你的路會更平。不然,就會永遠卡在這里,寸步難行。
認識錯誤是成長的第一步
就像學生日常的學習一樣,就是一個犯錯誤在成長的經(jīng)歷,假若你都不會犯錯,那又何必來學習呢?所以我們更無必要因為自己犯了錯而沮喪。圣人也會犯錯,何況我們呢?莎士比亞說過:“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的過來人;一個人往往因為有一點小小的缺點,將來會變得更好。”所以應(yīng)該以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錯誤,因為它可以讓你飛的更高更遠。
我們都會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或許我們可以在學習是列個錯題本,或許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摘錄。在犯錯誤之后多次反省,才能夠有所感悟,有所成長。不應(yīng)該到了最后才理解,更不應(yīng)該如同項羽一樣,連錯誤也無法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