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的“施舍”用的不知是不是夠恰當,仔細想來,對施舍的人來說,能讓他凸顯憐憫心,是個好人,但對于被施舍的人來說,面子總會要薄一薄,才能接受這等事,可境況所致,無可奈何。
希爾某天向往常腳踏在回家的人行道上,道還是那個道,但耳邊依稀卻填了激昂又凄婉的嗩吶的聲音,希爾在家鄉的儀式上也總能聽到,對嗩吶不感冒,也不討厭。隨著腳步,希爾耳邊的凄婉逐漸放大,終于在十字路口的轉角處看到了嗩吶聲的來源。
一位看起來大概40歲左右的男子,盤腿坐在路口深處,挨著墻根,端著嗩吶在空中慢慢搖動,一席的陳舊的黑衣讓他的身形像隱了似的,但也能發覺他微微駝著的背隨著音樂時而起,時而落。也仿佛很自然般的,他身前放了一個白色的舊瓷碗,其中躺著可憐的幾枚硬幣,越發的刺眼。
希爾心里替他計算著,在這物質為一切前提的時代,而又是在這個前提標準又異常(或者正常?)高的城市,這瓷碗里的幾枚硬幣也就只能喝上一碗普通的面條。
希爾很少進行施舍活動,此時邊等紅燈邊聽嗩吶聲的希爾,卻似乎被什么理由給說服了,就翻了翻自己錢包里的票子,本想找出個一元,但發現面值最小的只有五塊,猶豫了一下,還是將五元的紙幣放進了白色的瓷碗里。那黑衣服的人好像也未有反應,繼續吹著嗩吶。
也剛好綠燈亮起,希爾移步過馬路,到馬路中央的時候,身后的嗩吶聲戛然停住了,希爾猜測是正收起那五元紙幣吧。果然須臾,嗩吶聲又起了。
希爾心想這黑衣服的人也算是一位藝術家吧,和熒幕上大紫的明星一般,希望用自己的技藝來填自己的肚子,滿自己的物欲??上Ш眠\并沒有降在他的頭上,一不小心就被時代狠狠地甩在地上。
然而仔細想想,他們之間到底有什么樣的差別呢?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