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看今年的回測曲線:
以及2007年1月1日至今的回測結果:
什么策略這么牛?
下面我們來正式展開。
這個策略是以銀行為基礎的輪動策略。
之所以會想起使用銀行進行輪動,主要是前不久,看了雪球大V的分析:
《雪球訪談:云蒙解讀銀行股當前投資價值》
鏈接如下:
https://xueqiu.com/1287305957/88727694
文中對銀行未來的前景非常看好,這里我就不復述了,有興趣你可以可以去看看。
基于這樣的原因,我就回憶起在之前聚寬上,看到的排名第一的量化策略:
這是該策略模擬盤的效果:
接著在看評論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么好的策略竟然是開源的,可以通過以下鏈接進行打開:
https://www.joinquant.com/post/3549?tag=new
如果任性點的話,這篇文章到這里就可以結束了,但本著提供價值的心態,我又進行了一些研究。
在此之前,我們先看看原來的策略在2007年1月1日到2017年7月13日的回測結果:
策略的邏輯是:
計算每個銀行當前的價格和前一天價格的比值,最大比值和最小比值之差大于千分之五就開倉,持倉股票比值和最小比值之差大于千分之五就換倉。
之所以只在4大行中間輪動,估計是這些銀行的波動幅度小吧。
有沒有發現,其實這里的收益和回撤比我上面的截圖稍微要小一點。
原因其實是本來是4個銀行輪動,我改成了3個,這是回測結果:
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三者的輪動效果最好。
其實,這個策略有一個最重大的缺點:
策略設置的是0滑點,意味著實盤必須使用限價單交易。
由于這幾個銀行交易量都很大,前面可能有一大堆的單子在排隊,我們的下單的結果,很有可能是不能成交的。
因為這幾個銀行股股價過小,而中國股市中最小的變化單位是1分錢。
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通過買一賣一交易,最少也要承擔千分之二的滑點。
一買一賣就是千分之四,而策略的交易觸發的價格比之差是千分之五……
所以,設置了2分錢的滑點的回測結果是這樣的:
也許有人認為,我們交易就有滑點,不能實盤,這個策略還有什么意義呢?
我本來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策略原創人的實盤給了我信心:
雖然比模擬盤差,但也算是不錯的收益了。
所以,交易的時候:
一定要使用限價單。
就算是交易不成功,也不要勉強交易。
其實打印出日志,我發現交易的機會還是挺多的:
價格經過波動,并再次回到了原位,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限價單能夠成交。
其實該策略的重點,是在兩個銀行價格比差值擴大的時候,就賣出高的,買入低的。
所以,這意味著,就算我們錯過了其中一個,還可以買其他的。
例如,農業銀行換工商銀行,賣出了農業銀行之后,發現工商銀行價格上漲了,那就再換倉到工商銀行就不合適了。
而此時,農業銀行價格下跌,我們又可以將它買回來。
類似的,中國銀行換工商銀行,如果發現換工商銀行不劃算,也可以換成農業銀行。
只要我們輪換的價差能夠覆蓋切換的成本就可以了。
切換的成本大概是多少呢?
目前大部分券商的傭金是0.025%,一買一賣兩次交易的切換成本就是:
(0.025% + 0.002% + 0.00487%) × 2 + 0.1% = 0.16374%
由于印花稅是在賣出的時候才需要的,所以是單向收費的,但它也是費用最高的,你可以看到切換成本的主要構成就是印花稅。
再看上面例子中的農業銀行,3.11賣出,3.10買回來,賺了多少呢?
(3.11-3.10) ÷ 3.11 = 0.3215%
也就是說,這是一筆合算的交易。
論證完了策略的可行性,再說說其中的缺點:
1.全倉只持有一個股票,如果出現黑天鵝,三大行之一倒閉了,就血本無歸了,倒閉的概率自行判斷。
2.基本上每天都需要交易一次,考慮到不能成交只能通過打印的數據換倉,需要花費一點時間來盯盤。
暫時就想到這么多了,如果你有什么建議,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