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能夠在唐朝與宋朝之間來回穿越,便會發現,唐宋的夜晚是完全不同的。有什么不同呢?我先講一個小故事:
唐玄宗天寶年間,長安城有個滎陽公子,年少風流,一日游平康坊,遇到一位長得非常艷麗的絕色女子,整個人都給驚呆了,連手中的馬鞭都掉落在地上。
回來一打聽,才知道那位絕色女子叫李娃,是平康坊有名的歌妓。滎陽公子一心想要結識李娃,便換了新衣裳,又來到平康坊,登門拜訪。
見到李娃“明眸皓腕,舉步艷冶”,不敢直視。李娃則烹茶斟酒,盛情款待。不知不覺日暮,街鼓響起。李娃的媽媽走過來,問滎陽公子。
李媽媽(劉敏濤老師演繹):“敢問公子家住何處,離此遠否?”
滎陽公子:“回李媽媽,在下住延平門外,離此數里。”
李媽媽(劉敏濤老師演繹):“更鼓已響,公子當速速歸去,以免犯禁。”
為什么街鼓一響,李娃的媽媽就要催著滎陽公子趕緊回家?
因為唐朝時,城市實行宵禁制度,天一黑,街鼓馬上敲響,大街開始清道,大伙趕緊回家呆著。夜間如果在大街上溜達,叫做“犯夜”、“犯禁”,屬于觸犯法律的行為,是會被巡夜的官兵抓起來治罪的。
所以,唐朝市民是沒什么夜生活的,天黑了,就洗洗睡。長安城里也沒什么夜店、夜市,別看白天的大唐長安城很熱鬧、繁華,一到晚上,就是一片昏暗、寂靜。只有元宵節例外,因為唐朝元宵節會放開宵禁三天,讓市民鬧花燈。
如果滎陽公子與李娃生活在宋朝,情況就不一樣了。
我再講一個小故事:北宋后期,蘇東坡在杭州當太守,每遇閑暇,蘇東坡總是約上幾位文人墨客,帶著歌妓,泛舟西湖,游山玩水,一玩就是一整天,半夜里才盡歡而罷,登岸回城。
這時,城內的夜市尚未打烊,城中士女云集,夾道圍觀蘇東坡等人騎著高頭大馬,喧喧鬧鬧回衙府。
也就是說,假如滎陽公子生活在宋朝,入夜之后,他還可以繼續與李娃聊天,不必急忙回家,他也可以帶著李娃逛夜市,不用擔心“犯夜”。因為唐朝的宵禁制度,到了宋朝時,便松懈下來了。
北宋前期,宵禁制度還保留,不過宵禁的時間已經比唐朝時大大縮短。
唐朝的宵禁大約從晚上7點鐘開始,到次日早晨4點結束,宵禁時間大約9個小時。北宋初的宵禁則是從夜里11點開始,凌晨3點結束,宵禁時間只有4個小時,縮短了5個小時。
到了北宋中后期,宵禁制度基本上就作廢了,連街鼓都沒有人去敲它,以致南宋的學生讀到唐詩中的“街鼓”,都一臉茫然,不知道街鼓到底是什么東西。
因為宵禁制度松弛下來,宋朝城市形成了熱鬧的夜市,商鋪、飯店、酒樓、茶坊在夜間都開門營業,直到深夜一點鐘才打烊,凌晨三四點鐘又開始打開店門,售賣早點與洗臉熱水。
有些酒樓甚至是24小時營業的,通宵不打烊。即便是寒冬臘月,大風雪天氣,還有夜市。
我們去看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會發現《清明上河圖》上的豪華酒樓都掛著燈籠,打出燈箱廣告,這燈箱廣告內置蠟燭,入夜后會點燃,在夜色中十分顯眼,有點像今天都市里的霓虹燈廣告。
酒樓為什么要打出燈箱廣告?原因很簡單,因為宋朝的酒店夜間也會營業。
一入夜,這些酒樓“燈燭熒煌,上下相照”。酒樓里面的歌妓濃妝淡抹,打扮入時,等候客人叫喚,“望之宛若神仙”。她們的工作就是給客人陪酒,歌舞助興。
可以這么說,唐朝的夜晚是昏暗的,而宋朝的夜晚則是燈火通明的。
北宋東京的馬行大街,“人物嘈雜,燈光照天”,燃燒的燭油熏得整條街巷連蚊子都不見一只,所以宋朝人說:“天下苦蚊蚋,都城獨馬行街無蚊蚋。”
我想,如果一千年前就有衛星地圖,人們將會發現,入夜之后,全世界許多地方都陷入一片漆黑中,只有宋朝境內的城市,還是燈光明亮。
好像有不少朋友很向往大唐,想穿越回去,我要提醒他們:如果你是夜貓子,習慣晚上出來逛街、喝酒,那就別穿越到唐朝了,要穿越的話,也應該穿越到宋朝。
因為,穿越到唐朝你會不適應的,宋朝顯然更容易適應一些。
現在,我們就到宋朝的夜市逛逛,親身感受一下宋朝夜晚的繁華——
叫賣熟食的小販:“螃蟹、蛤蜊、鱔魚、羊頭肚肺、批切羊頭、旋煎羊白腸、旋炙豬皮肉、炸凍魚頭、野鴨肉,一份三十文。客官,來一份?”
首飾店伙計:“小店新到幾只琉璃發簪,這幾位小娘子,要不要進來看看?”
酒館伙計:“新酒開壇,免費試嘗,一人一盞。”
算命先生:“蔣星堂算卦,一卦二十文,不準不要錢。”
宋朝的夜市,燈火輝煌,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你可以逛街,走累了可以坐下來,吃點宵夜,你也可以到店鋪、攤點購物,到茶坊喝茶,到酒肆飲酒,也可以到瓦舍勾欄觀賞文娛演出。
夜市里,不但有開門迎客的酒樓茶坊,還有販賣各種美食、果子與飲料的流動攤點;不但有讓人流連忘返的瓦舍勾欄,還有走江湖的藝人在街頭賣藝。
宋朝人喜歡算卦,所以夜市里又有許多賣卦人,這些賣卦人為了招徠顧客,都給自己的卦攤起了噱頭十足的名號,什么“蔣星堂”、“玉蓮相”、“玉壺五星”、“草窗五星”、“鑒三命”、“桃花三月放”,有的賣卦人甚至喊出“時運來時,買莊田,取老婆”的廣告。
夜市這么熱鬧,愛熱鬧的宋朝人怎能不逛夜市?
《水滸傳》里,有一年元宵,李逵跟著燕青混入東京城,第一件事就是先投桑家瓦舍而來,只聽得勾欄內鑼響,說書人開始講《三國志》,李逵定要入去,燕青只得和他挨在人叢里,聽講評書。
只因梁山泊窮山惡水,平日也沒有什么娛樂,李逵聽說燕青想潛入東京城看花燈,便嚷著也要跟著去。
李逵:“你們瞞著我商量看燈,我已聽了多時。”
燕青:“和你去不打緊,只吃你性子不好,必要惹出事來。”
李逵:“我今番再不惹事便了。都依著你行。”
燕青這才帶著李逵,喬裝打扮,悄悄溜進東京城。
不過,我們也不要以為出門逛夜市的人都是李逵、燕青這樣的男人,女孩們則是“躲在深閨無人識”,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其實,宋朝的女孩子也是可以享受都市夜生活的。
東京的潘樓東街巷,街北有一家茶鋪,內設仙洞仙橋,“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有錢又有閑的宋朝士大夫也愛逛夜市。
宋真宗時,天下無事,國泰民安,士大夫閑暇之時,多宴飲于酒樓,日以繼夜,只有晏殊躲在家中讀書。后來,真宗皇帝給太子選老師,選中了晏殊。
宰相們都覺得很奇怪,因為那時候,晏殊還很年輕,當老師似乎嫩了點。
為什么皇帝不選德高望重的士大夫,卻選了年輕的晏殊呢?
真宗皇帝說:“近聞館閣臣僚無不嬉游宴賞,從早喝到晚。只有晏殊閉門不出,與兄弟讀書,如此謹厚,正好當東宮官。”
晏殊聽了,很不好意思地說:“臣非不想出去宴游,只是家中貧窮,拿不出閑錢。臣若是有錢,也會出去游樂,因為沒錢,才不敢出門。”
這才是實話嘛。宋朝的市井間那么繁華,誰不想見識見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