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從法國留學開始說起,我相信,每個在國外留學的朋友,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根本不是生活上的,那只是一個非常小的事情而已。而你在異國的土地上,最讓你絕望的是你在大學的課堂里根本聽不懂課,課后完不成作業,到最后考試也是個無比茫然。說到“聽不懂”這事兒,我看過好多留學前輩寫的文章,也在朋友圈看到過好多留法大咖寫的微信公眾號,我還在其它的媒體平臺聽一些大牛介紹留學經驗“談如何在留學期間聽懂課”。仔細看了和聽了他們的分享,我聽到最多的答案就是:“多聽,多聽就會好,慢慢你就聽懂了”。其實,問題的焦點根本不在“聽”上面,而是在被你忽略的“說”上。道理其實很簡單:
只要說的出,就能聽得懂。
所以不用刻意練習聽力,只要多去朗讀就能慢慢聽懂了。其實還有一個被忽略的問題:就是你的外語記憶力不夠。解決的方法倒也簡單,就是大量進行閱讀和背誦,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你很快就可以適應在海外課堂的學習了,不至于下課后一臉茫然,回到家里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了。最重要的瓶頸其實還有一個:寫作。好多朋友大概高考之后,就再也沒怎么進行過系統寫作的訓練了。最多也就是在朋友圈寫點簡單的流水賬,簡單點評一下看到的社會現象或是時下熱點新聞。系統性的寫作似乎根本不在自己的生活范疇以內。于是,在國外留學才發現,這才是自己最大的硬傷,好多東西即便自己弄懂了,似乎也無從下筆,不知道該如何把這些讀懂的東西串聯起來寫成一份報告。還有的朋友,心里一定會想:“這樣的內容,即便是用中文都不一定能寫明白,何況現在要用自己運用的并不那么熟練地外語進行寫作”。其實問題根本不是寫作本身,而是輸入量沒有,又缺乏對信息的處理和加工,怎么可能會有好的輸出呢?
留學的這幾年,由于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不要僅僅局限在問題本身,在問題本身上打轉,往往收不到什么效果,反而會讓自己無限煩惱甚至郁悶下去。我也很少提及,留學的這幾年我竟然學習了三個專業:
計算機
電影視覺
MBA
我曾經在朋友圈發過這樣一段話:
其實學習知識并沒有什么捷徑,都要付出相當的努力和辛苦,唯一不同的是你可以選擇學習哪些,這很像堆積木,你知道你想堆一個房子,然后去找你需要的積木塊,沒有任何知識是不能相互輔助的。也沒有任何事業是可以只應用一門知識就可以解決的。
正是因為這些看似不相關聯的知識,在工作以后給我帶來了巨大的機會。當時,我也并沒有覺得學到的這些知識,會對我的生活產生巨大改變,我只是覺得積累一些看似有些跨界的知識沒什么壞處。而在法國完全給你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平臺,讓你想學點什么就可以學點什么,沒有太多的限制和束縛。
大多數朋友會問:怎么可能有精力學習那么多呢?怎么可能完成的了呢?我之前其實已經談過,當你集中精力把最重要的問題:“如何讓自己聽得懂課”這事兒解決好了,再加上你刻意鍛煉寫作和思考的能力,你的學習速度和閱讀理解的速度會有成倍的提升。而這些,在外人看來會稱你為“學霸”,“大神”這樣的看似很光鮮的的詞匯。殊不知,經常用這些詞匯來稱贊別人的時候,你是否也意識到了自己自身的學習能力是有多差了吧。
思考問題的焦點其實根本不在問題的本身,而是要發現問題周邊還存在著哪些看似還沒有被發現的問題,只有把焦點調整到問題以外,才能真正的把原有的問題解決好。其實,這個方法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適用的。提升思考質量的核心問題:就是要知道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自己的思考方式是怎樣的?這樣的思考是否能夠真解決問題?
這也是現在好多朋友在朋友圈跟風抱怨:“中國房價如何如何瘋漲”,“自己又是讀大學,又是到海外留學,又是如何歷盡千辛萬苦最終獲得海外文憑”。(說實話,中國房價和中國股市真的是個非常詭異東西,我在這里也不便評論。)怎么回了國以后,還是因為缺錢,搞得自己心態不平衡。總是說:“費了那么大周折,花了那么多錢和時間,怎么依然還是那么貧困呢?”總盯著錢的人,通常賺不到錢。因為賺錢的方法通常根本不在這些關注點上。其實,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打磨自己的專業技能上面。一味地抱怨反而會給自己增添許多不必要的煩惱和憂傷,讓自己的心態越來越不平衡。賺錢這事兒其實是需要積累和耐心的,這兩件事兒也是需要時間來慢慢發酵的。所以,珍惜自己的注意力,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打磨自身的專業技能或是工作技能上面,慢慢開始活在未來,想要賺不到錢估計也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