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導演系列電影】之“放下才能擁有”

? ? 從《巔峰體驗》到《戈壁行者》再到《未來學校》,從普通成年人的視角體驗到回到學生時代的未來,真實故事的再現,一步步地拉近了與影片的距離——這就是生活體驗的縮影、重現。

? ? ? ? 2020年5月24日下午返校的途中,斷斷續續地觀看了《巔峰體驗》。18人,64天的騎行之旅,從上海到拉薩,一場不可思議的巔峰之旅。震撼人心的不僅僅只是巔峰時刻的欣喜,更在于這一路最真實的人心、矛盾、堅持、成長。只有穿越過最黑暗的地段才能迎來高光時期的云淡風輕。

? ? ?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座“巔峰”,光靠個人力量,也許那座“巔峰”將永遠都只是用以“遙望”的寄托。然而,想要倚仗一個團隊的力量同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 ? ? 當下,鄉村教育的振興就好比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每一位鄉村教師都是一位心懷大志的騎行者,都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鄉村教育振興助力。然而,這一路真的太難了。

? ? ? 在18位騎行者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從激情滿滿,到熱情被一點點地消耗殆盡,然后各種壓抑噴涌而出。宣泄,才能放下。放下,才能繼續出發!

? ? ? 2021年10月,《戈壁行者》讓我明白了:人生欲要得以超越,必得經歷“放下? 堅持? 重生? ”。

? ? 放下。 所謂的成長與突破,只有放下狹隘的自我——自我構建的象牙塔以及自我締造的鎧甲——才能接納,接納便是成長與自我的突破的開始!放下小我的執拗時,你才能躍上井沿,看到更廣袤的天地。

? ? ? 堅持。放下才意味著新的孕育的開始,不愿選擇的夢胎死腹中,就得堅持忍痛助其重生。也許,堅持的痛就像是海浪向岸邊涌來,最開始來得平緩,不急不徐,隨之浪頭逐漸增強,越來越大,直至形成沖擊海岸的沖天浪濤……

? ? ? 重生。沒有新生來得輕而易舉。不經歷夜的深邃,又怎得破曉的明媚。

? ? ? 已經是第二次看《未來學校》了,每看一次,心都跟油煎般的焦灼。慶幸自己還沒有鐵石心腸,慶幸自己還能感同身受,有些自己正在經歷,有些自己也以“看客”的身份陪同學生、家長們一同經歷。他們的淚點深深地觸動著我。我是家長,我也是老師。

? ? ? ? 每次聽徐立導演說他的電影,都會不自覺地反思:我們的教育是為了什么?教育的意義何在?“教育是所有的根本!”當聽到徐立導演的這句話時,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些什么,肩上的擔子似乎比先前的飄飄然加重了些分量。

? ? ? ? 曾經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理想萌芽的學校正在茁壯成長,曾經多少人引以為傲的固守糟粕正在一點點的被瓦解改良。

? ? ? ? 曾經,我們一路跌跌撞撞,錯漏百出才慢慢成長,但老一輩告訴我們:不能犯錯!不允許犯錯。然后,我們知道了“做多就錯多,不做就不錯。”慢慢的,本來可以飛翔的羽翼逐步退化,退化成我們自己都覺得陌生的模樣,但這似乎才是符合固守的老一輩的期望。

? ? ? ? 終于,當我們成了父母的時候,我們又開始不自覺地沿用了曾經我們討厭的育兒模式,我們一邊嘴上說著:要注重能力的培養!一邊又開始不斷給孩子上綱上線,捆住他們的手腳。我們怕他們出錯,于是好心地幫他們規避了所有嘗試錯誤的可能。后來我們卻又驚訝地發現,一旦脫離了我們的管轄范疇,孩子要么顯得局促不安,戰戰兢兢、畏畏縮縮,要么一副魔丸轉世的陌生的模樣。

? ? ? ? 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是我們愛錯了?還是孩子真的變壞了?也許都不是。愛,從來都沒有對錯,錯只錯在我們用錯了方式。孩子沒有真的變壞,他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探尋曾經斷層的成長路段。

? ? ? 我們總在強調“能力”,然而能力從何而來?能力從經驗中來。何為經驗?一定得去嘗試、去才能形成經驗,而經驗又會分為對的經驗跟錯的經驗。在嘗試之初,一定是錯的經驗多過于對的經驗,而作為“過來人”的我們卻往往固執的不允許孩子們犯錯。

? ? ? 有的時候,不是孩子們不行,只是我們自己沒信心、沒耐心罷了。放下緊握的拳頭,才能手握坦然的自由。陽光如此,人生亦如此。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