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病了,從來就沒有治療手段。”
圈子病指的是:現實社會生活中情投意合、關系密切、十分要好的同類人所劃定的一個范圍或者圈子。加盟到小圈子后,他們之間可以心照不宣地從事各種病態的工作,并獲得人們的認同,這是一種典型的三人成虎,群眾犯罪的做法。當然,筆者并不是要說那么高深的事情,只是從自己經歷過的小圈子發散開來。
如果覺得自己中槍了,請對號入座。
筆者混跡的圈子不少,但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動漫》《GAL》《桌游》《動漫》等……
《游戲王》這個圈子,老玩家極其高冷,排斥新人,可以說是業內有名的了。更準確的描述,是其中的玩家有一種非常嚴重的倚老賣老的風氣。怎么說呢?有新人發一套我流卡組,就會被老玩家集體嘲諷;有人在實戰中,打了一些渣操,就會被掛上恥辱柱,永世不得翻身;更有甚者,嫌棄新玩家入坑,覺得就這么幾個人玩才是完美的游戲。
筆者曾經去參加比賽的時候發生的事情。因為是頭一次比賽,筆者激動得一夜沒睡,結果太緊張,忘記帶SIDE了。在瑞士輪一輪游后,和筆者打牌的大佬就說了:“這圈子就他媽是人太多了,什么傻逼都來比賽?”
雖然沒有因此退坑,但是卻再也對比賽提不起興趣。
“玩游戲不就是為了開心嗎?為什么要過去受人歧視呢?”
“反正都不比賽了,買正版卡干什么?使用價值是相等的不是嗎?”
然后就退坑了。
偶爾去卡店支持一下老板,也會遇到一些奇葩:“哎呀,你不是退坑了嗎?還過來?”越發后悔入坑。
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問題呢?筆者總結了一下,發現圈子的一些共通點:沒有官方在支持,純粹依賴愛好者支撐。人的能力是有差別,愛好者之間漸漸就有高下之分。下者沒有獲取信息的手段,只能向上者跪求,事事拜托。這就會讓上者膨脹,感覺自己掌握生殺大權。而這種愛好圈,幫助下者是沒有報酬,上者認為自己是有權有能力的人,又不能從中獲得利益,便只能從中獲取地位了。
怎么樣體現自己的地位呢?裝逼是首要目的,聚眾欺負新人是主要手段,建立小圈子是具體表現。
同理還有桌游圈歧視《游戲王》《萬智牌》《狼人殺》等,動漫圈歧視大熱門動畫一樣。雖然圈內人喜歡說,是新人一來就說:“有沒有比《游戲王》難的桌游呀?”“有沒有比《海賊王》厲害的動漫啊?”。但就筆者來看,歸根到底,是因為自己失去了小圈子王者的身份,覺得自己地位受到了沖擊,所以才會有歧視的態度。
大熱門誰看得起你這些小冷門?你以為你是什么!
大家聯想一下那些自己遇到過的排外嚴重的圈子?是不是都是那種消息閉塞,沒有官方支持,進入的方式是老人帶新人的模式?包括:宿舍、班級、學校、地域等。自己所在的圈子之所以是小圈子,到底是因為什么呢?是因為你在這個圈子中沒有獲得任何的優勢,便只能在欺壓外人上展現。
沒有官方支持,把推廣全交給普通人,普通人因此膨脹。當普通人了解到了什么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后,便想要感受權利的力量。他終究不是蜘蛛俠,他只想要從中受益。再者官方沒有主動開發這個圈子,他在乎什么?他在這個游戲中過足了權利癮后,退坑就是了。老的坑就不能裝逼了,新的坑還能爽爽,繼續過癮。
權利和義務是相對應的,退一步到游戲中來,就是權利和責任相輔相成。當一方失去了平衡后,風氣便會變得病態。
舉個經典的例子:刀塔圈。刀塔以前是魔獸3上的地圖,可以說是電子游戲——魔獸爭霸3——地圖,這樣分類的超小圈子。玩家不少,但并沒有像現在這么便利的交流,玩家只能通過抱團,互相之間的信息交流就是,口耳相傳。為此聚集成一個個小團體。就如同是刀塔串結的小葡萄一樣。
后來,LOL來了啊,LOL來了就是又長了一串葡萄,養料就那么多,該打架了。然而真正的大神并不多,但各個小葡萄的連接點,也就是所謂大神,就要跟著整串葡萄一起對抗另外一串葡萄。
最后呢,刀塔2有官方支持了,信息公開,人人都能輕松找資料,萌新不用去求人了,民間大神也就少了很多了。是驢是騾,拉出來溜溜,看看分數嘍?我同學8000分,我同學9000分,你同學是誰啊?哪個ID啊?
新人們大可回想下你在游戲王圈子得到了多少官方支持:官方首頁日文、動畫國內無版權、卡片沒中文、調整日語wiki、官方比賽沒有大陸選手(13年世界冠軍是臺灣人,是中國,但不是大陸。)。對戰平臺的作者和更新團隊是民間。即使大版權時代,游戲王動畫片源和字幕還是民間字幕組做的、就連國內知名的大賽(凱茵杯)都是民間辦的。玩家能接觸到的最官方的人員就是卡店老板。
卡店老板才是真正依附于這個游戲的人。看看人家的態度,提供卡墊,提供聚會地點,定期舉辦比賽給你們玩。這就是官方的態度啊。
有時候想想,任何地方這些小圈子的首領,也是著實可憐。
TIKI真可愛,無雙我不玩,但是圖片我是要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