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怎么送禮嗎?你送的禮靠譜嗎?
送禮時,你坦然安心嗎?收禮時,對方明白歡喜嗎?
有人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所以,送禮能送到心坎上,也是有修養、有能力的體現哦~
今年,我用心理學中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小實踐了一把,發現送禮不僅穩妥,還有奇效。
【人物介紹】馬斯洛,美國人,是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他認為所有人都有五種需要,而且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排列,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馬斯洛還認為:只有低層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滿足,較高層次的需要才會出現。
如果,送過年送禮是一道必須邁過去的坎,那么,依需求理論來行事,明確了解對方的需求,從需求層次找切入點,一定會送得服帖、漂亮、讓人念念不忘。
現在,以我給老媽的禮物為例,從需求層次入手,看看,為什么有的禮會成為老媽的心頭好,有的卻為老媽所不屑的呢?
基本情況介紹:老媽,72歲,教師退休,月收入5000,和老爸的收入加在一起月入上萬。患有糖尿病和慢性腎炎十余年。和哥嫂一起住在縣城,房子大約200平。
我給老媽的禮物清單:壓歲紅包+自制的固元膏+拖地機+一封信
NO.1壓歲紅包
紅包是祝福,是每年的習慣,今年也一樣。但是,老媽不愿意收,她說——退休工資足夠用了,拿你們的錢做什么?去年的錢,還沒用呢,紅包也沒拆,放在那兒呢!好說歹說才收下,但是,老媽又說了——我只是代保管一下,放在一起,以后還給你們。
【解讀】 需求理論第一層:生理需要——指人對食物、空氣、水和休息的需要,是維持個體生存的需要。
紅包里是錢,可以夠買日常生活所需,可歸為生理需求。老媽的生理需求,已經經由退休工資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所以,送這樣的禮物是花了大價錢,卻差點遭受拒絕。這是出于慣性送出去的禮物,也老媽不屑的禮物。
如果是二十年前,老媽還缺錢的時候,我猜她一定會驚喜地收下這份禮物。現如今,老媽的需求已經升級了,而我還停留在原地。
NO.2自制固元膏
老媽的糖尿病和慢性腎炎已經有十余年了。上上下下,時好時壞地波動。
固元膏是養生教母馬凌悅推薦的食療方法。用最好的阿膠,自己親手剝的核桃、桂圓、紅棗,加芝麻、黑枸杞、酸棗仁和酒,不加冰糖,細細打磨后蒸熟,是糖尿病人也可以服用的變方。
在年三十的前一晚,我連夜熬制。過年給老媽帶了一罐,睡前給她熱一調羹服下。服用幾天后,老媽覺得好像對睡眠是有些幫助,會繼續服用。
【解讀】 需求理論第三層:愛和歸屬的需要——是指人要求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系,隸屬于某一個群體,并在群體中享有地位的需要。
老媽一輩子為家、為子女、為孫輩、為老伴操心,她的心都用在別人身上。但是,每個人都有愛的需要。給出的愛那么多,那么久,早就虧空了。體貼入微的愛,誰不需要呢?
固元膏是我親手做的,和花錢買來的東西不同——固元膏里有有我投入的情意,讓老媽覺得自己是被女兒疼愛的。雖然味道是淡淡的甜,但是不能拒絕的是我給出的愛。讓她睡眠好轉的是固元膏,還是其中的愛呢?
也許,自制的固元膏既療身又療心,所以,固元膏老媽一定是樂意收下的。我對自己這份送出的禮物感到滿意。
NO.3拖地機
哥家的房子面積有點大,老媽不喜歡請鐘點工。年紀大了,拖地太消耗體力。過年,送給媽一個拖地機,開始還擔心她不樂意接受。
結果媽主動地提起了朋友家也在用拖地機。當快遞到的時候,老媽迫不及待向我咨詢操作方法。后來電話追問,老媽說拖地機正沒心沒肺的干活呢~歐耶,我的這份禮物也送成了!
?【解讀】需求理論的第一層+第三層:生理需求+歸屬需求
這份禮物為什么被接收呢?
因為,這份禮物既幫助老媽擺脫無意義的重復勞動,滿足了生理需求中的對休息的需要;也是跟上朋友的節奏,是歸屬于同齡人的需要,是使用先進工具,跟上時代潮流,歸屬于社會的需要。
是多重需要的重疊,讓老媽愉快地收下這份禮物。
NO.4一封信
因為民族和年代所限制的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因為早年忙于應對捉襟見肘的物質生活;因為兄弟姐妹眾多導致粗糙的養育方式,父母輩中的絕大部分人,從沒得到過高品質的愛和尊重。
因愛情而締結的婚姻也很少。
父母輩們在愛和尊重方面的需求是被嚴重忽略的,甚至從未被照亮過,更接近于荒原。
大概老媽也不曾明確地得到過。
工作時,還有很多人尊重她,退休后雖然逢年過節有來拜訪她的學生,可是,隨著年份的久遠,畢竟稀疏了。退休后愛與尊重的日漸缺失,一直也沒有得到家人的及時補位。
所以,我決定寫封長信,逐一羅列出老媽的優點,好好地夸獎、贊美、認同老媽,給她我發自內心的愛和尊重。這是一封近三千字的信,也是通信中斷二十年后的第一封信。
我以微信的形式轉發給老媽。
第二天,我電話給老媽。
老媽說——信我已經看了三四遍了。你怎么把我寫的這么好?我沒有你寫得那么好。任何一個母親都會像我這么做。
這是她收到信的第一天上午。
【解讀】需求理論的第三層+第四層: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指希望得到穩定的地位,得到他人的高度評價,受到他人的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
信,應該是愛和尊重被強化、被確認的經典方式。
我不知道,將來,在空閑的日子里,老媽還會反復看上幾遍。
我知道的,不是我寫的信有多動人,不是我的文采有多美好,而是老媽的心多么缺少愛和尊重的滋潤,多年來愛和尊重需求的虛位等待,才會珍惜我給出的點滴。
當平凡生活中含蓄到接近看不見的愛和尊重,突然以白紙黑字的方式呈現,以這么確鑿的方式呈現,而且可以反復觀看、咀嚼、回味,可以全面滿足愛和尊重的需要,大概沒有人會拒絕這份禮物。
老媽還補充說——我開始吃卵磷脂了~
那是我去年買的,我很開心。之前我讓老媽吃魚油,她說太腥氣;我讓她吃卵磷脂,她說藥丸太大吞不下;我讓她吃維生素B,結果還是過了保質期。
老媽的話好像與以往有些不同,在電話里的語氣和一個小朋友說“老媽,我已經做完作業了”,一樣期待著被贊揚、被認同。
我不敢高估自己,但是好像有那么一些微妙的變化,好像那封包含了愛和尊重的信,那份真情實意的信,讓老媽感受到真實的被愛,被尊重,看到自己的價值,開始去愛自己了,去愛之前習慣忽略了的自己了。
這是我最滿意的一份禮物。
所以送禮的訣竅是什么?
是充分的了解對方,了解他的生活背景、工作背景、經歷背景、心理背景,通過背景資料推理出對方的需求層次。針對他的需求,送出去的禮物一定會皆大歡喜。
如果你有一份真實的心意,希望你能把你的真心意,有效地送出去,讓對方知道,收到這份美好。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