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奮斗的意義,我們很多人有聽過一個觀點,獲取財富自由,最終不就是為了享受生活嘛,那為什么現在不直接做呢,打打游戲,睡睡懶覺,也挺好的呀。
這里跟大家講一個故事,一個富翁在海邊度假,見到一個垂釣的漁夫,富翁說我告訴你如何成為富翁和享受生活,漁夫說洗耳恭聽。富翁說,你應該先買條船出海打魚,賺錢后雇人,增加打魚量,之后買更大的船,然后成立一個海撈公司,并且還可以投資一家水產品加工廠。最后把公司推上市,用圈的錢去投資房地產,如此一來就成為億萬富翁了。
漁民接著問道,那然后呢?富翁回答說,那就可以跟我一樣在海濱度假、曬曬太陽、釣釣魚啦,漁夫似有所悟,最后說道,那我現在的生活不就是你說的結果嗎?
很多人,看到這里深以為然。但故事并沒有完。
富翁接著說,那你可以一個月不釣魚嗎?漁夫白了富翁一眼,你是要餓死我呀。富翁說道,那你還認為你現在的生活就是我所說的結果嗎?
關于努力、奮斗的目的,當然有些人想要的很多,遠不是想要曬曬太陽、睡睡懶覺、釣釣魚,而是想要周游世界,受人尊敬,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么。
可生活中,我們常常安慰自己現狀也不錯,得過且過,于是陷入一個舒適區中,難以自拔。當遇到一些麻煩事的時候,總是想著把責任推給別人,而從不反思自己,比如被老板批評后,會心理默罵一句老板傻逼,但不愿承認去思考自己的錯誤。
我之前看到一段話,說人會成長三次,第一次是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發現即使不管多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明知道有些事無能為力,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
由于一直做校園市場,我長期跟大學生接觸,對于一些初入大學的學生,跟我提到會努力改變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時,我只是回復兩個字“加油”。但大部分人都未有堅持,在一次次現實的打壓下,選擇了放棄。
而一些學生在畢業之后,逐步認清我們這個世界的時候,還堅持讓自己變得更好,不忘初心,往往在畢業后的幾年,能夠有較快的發展速度。
有些時候勝出,其實在我看來,并不是我們自身強,而是對手太弱,人生好比馬拉松,即使有人起跑的時候,就處于更好的位子,但由于不斷的放棄,還是給后繼者留下機會。
而當下最可怕的一點,并不是財富的分層,而是由財富帶來的認知分層,一些起點更高的人更加努力,而一般人卻得過且過,于是差距越來越大。
由于韓寒的一句話,看過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于是很多似乎找到救命稻草一般,以此來作為自己的借口,反正努力又沒用,何必努力呢?但我不相信那些常年早起、學習的人,會去抱怨社會的不公,他們已經習慣從自身去找到原因。
努力是為了跟以前的自己相比,讓時間留下痕跡。不要害怕努力了也無法實現夢想,至少路上的風景,那些不努力的人連看的機會都沒有。
作者孫凌,資深校園市場專家,青年成長導師,關注創新與創業,每日分享所思所想,微信公眾號:創業者孫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