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王安石:世人對他毀譽參半,一口氣看完“拗相公”的一生!

王安石,又稱介甫,北宋著名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回顧北宋歷史,他是一位不可忽視的人物。

說到王安石,他一生最驚天動地的事應該是熙寧變法了吧,這是他經營了大半輩子的事業,他與變法緊緊的聯系在一起,世人又稱之為“王安石變法”,也正是因為這一場變法,上千年來,受盡了贊譽與詆毀,世人對他毀譽參半,爭議頗大,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

與王安石同時代稍晚一些的宋人羅大經評價他說:

國家一統之業,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乾隆年間的文史學家蔡上翔卻說:

荊公之時,國家全盛,熙河之捷,擴地數千里,開國百年以來所未有者。

明朝時,寫“滾滾長江東逝水”的那位楊慎稱王安石為“古今第一小人”;

王夫之更是認為,王安石是北宋亡國第一人,靖康之恥的肇始人。

到了近代,大家梁啟超卻把王安石奉為“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當之矣”。

悠悠千載,鉛華洗盡,清者自清,濁者自濁。關于這場變法,是非公道自在人心,似乎不用多說,而沐陽想說的,則是剝開政治外衣之后的王安石,世人都戲稱他為“拗相公”,是因為他思想固執,為人執拗,而這樣的人,何嘗又不是真性情,王安石在生活里是一個淳樸有趣的人,在政治上與他對立的東坡在后來也與他交好,并相見恨晚,視同知己。其人格魅力,可見一斑。

作家林語堂曾說:王安石為人很有趣,即使是他政治上最兇惡的敵人,也從沒有人從他的私生活上攻擊過他。

少有英才,立志從政

公元1021年,臨川軍判王益府上,一位嬰兒誕生,王益為孩子取名安石。

也正是這一天,在兩宋諸多文人筆下被刻畫的格外玄異。

《鐵圍山叢談》等北宋典籍里繪聲繪色描述:就是這一天,有一只修煉成妖的獾子精趁夜下凡,鬼鬼祟祟鉆進大宋江南西路臨川縣一戶官員家庭,緊接著嘹亮的嬰兒啼哭聲響徹,一個后來把大宋折騰得驚天動地的“妖人”呱呱墜地了。

當然,這只是后來對于王安石的一些無稽詆毀。

年少時期的王安石,受父親的影響,不僅研讀了各類史書,還跟著父親走南闖北,接觸各階層人士,看盡世間疾苦。

彼時北宋,民困國貧,強敵壓境,水深火熱,危在旦夕。

然朝廷之中的大臣們大多只會紙上談兵,沒有一位實干者能振興國邦。

也許是看盡了人世間的苦難,少年時期的王安石便有了立志從政的宏愿。

16歲那年,王安石跟隨父親入京,結識了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因其才華出眾,歐陽修對他給予高度評價:

翰林歲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

此時的歐陽修并不知道,這位少年才俊,在日后會成為他政治上的勁敵。

金榜題名,踏入仕途

有了前輩的肯定,王安石從政的心更堅定了。為了能考取功名,他經常徹夜看書,潛心苦讀5年后,21歲的王安石參加了科舉考試,最終金榜題名,從此走上了一條“以天下為己任”的仕宦之路。

對于功名的淡漠,貫穿了他未來二十年的仕途生涯。王安石最初被分到淮南做判官。根據宋朝的制度,地方官任滿一期可以參加館閣考試,考過了就可以去京城當官。王安石在地方上任滿一期后,朝廷讓他參加館閣考試,他任性地拒絕了,繼續做地方官。

再后來,歐陽修當即便要舉薦王安石為諫官。然而,王安石又拒絕了,這一次他拒絕的理由是家中祖母年事已高。歐陽修也執拗,他不忍這樣的人才淪落卑職,便以王安石須以俸祿養家為由,任命他為群牧判官。

公元1058年,他進京述職時,向皇帝上奏一封長達萬字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在“萬言書”中,王安石總結了自己多年做地方官的經歷和感悟,擺出了若干高高在上的京官們不可能察覺的令人擔憂的社會現實,為國家進言獻策。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

王安石在基層十幾年,只為了發現時代的弊病,那一年,王安石在鄞縣任滿,回家鄉臨川時路過杭州,寫下此篇。“浮云”歷來都是“狠角色”,連李白也說:“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但是王安石卻不怕,他自認為自己已然洞悉一切,只待一場風,吹散籠罩已久的浮云。

只可惜,中庸的仁宗皇帝對王安石提出的改革建議并不感興趣,那封“萬言書”也被淹沒在如潮水般的奏折當中。

之后,朝廷又多次向王安石投來橄欖枝,而他還是像從前一樣推辭不就。

不得不說,王安石善于分析形勢,仁宗不能讓他發光發熱,他便等。不入朝,他只是在等那個能與他一拍即合的人。

神宗即位,大展拳腳

終于,王安石46歲那年遇到了一生中的伯樂。

像秦孝公遇到商鞅、漢景帝遇到晁錯一樣,宋神宗在想富國強兵、洗刷國恥的時候,遇到了一心變法改變大宋積貧積弱局面的王安石。

這一年,年僅20歲宋神宗上位,面對北宋“積貧積弱”的現狀,宋神宗有意推行新政,啟用王安石改革,推出了影響深遠的“熙寧變法”。

從公元1067年到公元1069年,短短三年,王安石從江寧知府到“越次入對”再到登上宰相職位,一切都來得那么自然。變法開始了,王安石的臉上出現了從未有過的激動和希望。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

這首詩寫在1069年的春節。“春風”似乎是個很懶的家伙,在王之渙筆下,它從未度過玉門關;在歐陽修筆下,它也未曾到過天涯。但在王安石筆下,它卻帶著融融的暖意來到汴京城。對于“春風”開啟的這個美好的季節,總需要一個儀式來紀念一下,這個儀式便是“新桃換舊符”。其中的“新”與“舊”,不用說也很明了。

然而王安石還是高興得太早了。

黨爭劇烈,罷相辭官

變法轟轟烈烈,但也被罵罵咧咧,一朝的文武百官半朝人反對,幸好有神宗撐腰,王安石才能苦心經營,然而時人卻把他看作異端、瘋子。

終于,1073年,也是變法的第四年。

一副《流民圖》出現在皇宮里,圖上是宮里人從未見過的慘象:有骨瘦如柴的老者,傷心哭泣的大漢,蓬頭垢面的村姑,吞吃垃圾的兒童……人人形如餓鬼。

兩宮太后看后直接淚流滿面,指責王安石亂天下,皇帝有負社稷。

宋神宗無言以對。

很快,消息傳到了宰相府,王安石聽后一聲長嘆。

他知道,神宗動搖了,他也知道,自己數年的堅持可能功虧一簣。

最后,神宗迫于壓力,王安石被罷相,又回到了江寧知府的位子上。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

很多人都說王安石是個孤注一擲的人,其實不然。京口與瓜洲之間僅隔一水,卻又顯得那么遠,鐘山與他只隔著山,但又有“數重山”之遠。春風又吹綠江南水岸,似乎還有希望,可是他又要因此離開家鄉。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有對政治前途的期待,有對自由生活的不舍,這是王安石鮮有的猶豫和徘徊。

他從無害人之心,卻讓更多人流離失所。至此,好像昔日一心如鐵的王安石也有些動搖了。

一年后,王安石復相,但變法的層層受阻,新舊政敵內外夾擊,再加上兒子的突然病逝,終是讓他筋疲力竭,兩年不到便再次辭去相位。

白發人送黑發人之痛,讓他久久不能釋懷,不禁感慨:人活一世,終不過大夢一場。王安石累了,他不想再追名逐利,開始向往一種“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的生活。

可惜,王安石還不能如愿以償。一直到宋神宗去世后,他的政治生涯才算走到了盡頭。為了感謝宋神宗的知遇之恩,他寫下《浪淘沙令》: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

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亡只在笑談中。

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

功敗身退,隱居鐘山

成,則是社稷之功,敗,便以身作祭。

哲宗即位,新法徹底被廢除,王安石背上所有的罪名,一言不發,黯然離場。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桂枝香》

這愛恨交織,功敗而身退的復雜情緒可見一斑。

最后的幾年,王安石隱居金陵,過上了一段輕松的晚年生活。

朝堂之上再無據理力爭寸步不讓的“拗相公”,鐘山上多了一位騎驢看花的老者: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

堅守一生,了然無悔

這一年,蘇東坡出獄,被貶黃州,不日便順江東下,去金陵找王安石。

兩人結伴共游,談禪談詩談學術,也談政治得失。

兩個從前站在對立面的人,如今卻情同知己,就好像蘇軾的一路坎坷,從未與新法與王安石有關;就好像王安石的隱退,也只是時運不濟,與蘇軾歸屬的舊黨也無關。

蘇軾記得,烏臺詩案連舊黨都在觀望時,是遠離朝堂的王安石上書皇帝“豈有盛世而殺才士乎”。

王安石懂得,舊黨上位對新法全盤否定時,覺得新法也有可取之處的蘇軾,冒著仕途再添坎坷的風險,又沒有選擇主流意見。

一個月后,蘇軾臨走之前,他送給王安石一首詩:

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

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蘇軾很遺憾,他與王安石還是相識太晚。

兩年后,王安石去世,享年66歲。

縱觀王安石的一生,難免讓人唏噓,?他本也可瀟灑快樂地活著,卻依然選擇了做實踐信仰的犧牲者,關于那場浩浩蕩蕩的變法,我們實在很難以成敗論之。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這是王安石堅守一生的信仰。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這是王安石了然無悔的人生。

世人總喜歡唯結果論,如今,我們說起王安石,或褒或貶,終究是逃不過“固執”二字。

我們只知他“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執拗底色。

卻很少人記得,正是這位固執的王安石,也曾作風流語: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可惜風流總閑卻。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01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673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10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39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68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04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01評論 3 44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7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0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26評論 3 35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5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39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33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47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80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71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21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趙四爺離世已一個月了,他的貓獨居在那間空房子里。 貓有時蜷縮在窗臺,一待就是一整天。它看著窗外那顆結滿果子的杏樹,...
    酒瓶埋葬舊夢閱讀 223評論 0 1
  • 今天我媽媽生病了。他流鼻涕,而且還發燒。今天放學回來我看到媽媽難受的樣子,然后我就幫她端水,拿藥,量體...
    睿卓閱讀 161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