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shù)婪虻吕卓怂归_創(chuàng)性地將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個體心理學發(fā)展為一系列實踐方法,直接影響了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正面管教的課也去上過,這本書也是存放了一年,今年第三季度剛剛看完。
全書一共38章,里面的方法特別多。受到葉老師的影響,方法的使用就像習慣的培養(yǎng),不能一下子全部使用,而應該是一個一個的逐個掌握。我們的父母課堂,2天的課程后也可以采用線下90天的打卡,全程有教練的陪伴。就像今天東教練給我電話,第一句話是:這一周如何?父母課堂的“武器和招數(shù)”特別多,如果能夠不斷幫助家長逐個養(yǎng)成好的教育習慣,那么家長的進步就是無可限量的。就像時間管理“一次養(yǎng)成一個習慣”,而每次講座或者父母課堂結(jié)束后,家長決定回到家第一件事要做的是什么。用三周的時間來養(yǎng)成良好的育兒習慣。
以下為讀書過程中,經(jīng)常內(nèi)容的摘抄,也會采用加入自己的感悟內(nèi)容。
1、(很棒的正面鼓勵):當孩子拿著全是A的成績單到家。媽媽簽字說的話是“真好,我很高興你對學習這么感興趣”媽媽評論的重點,不是成績,而是學習本身。就事論事的贊美。
2、每一次我們跟孩子說“要做個好孩子”時,我們都在暗示他有可能是壞的,我們對他有自我改善的天性沒有信心。我們必須把行為和行為者分開。我們必須理解,不良行為是內(nèi)心氣餒的錯誤表現(xiàn)。(傳統(tǒng)的說,你要乖,聽話,其實也在暗示孩子)
3、成人的生活里充滿了不適合痛苦,這正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孩子們學不會忍受痛苦、折磨、傷害和不適,那么他們今后的生活將會阻力重重。我們無法將孩子保護在真實生活之外,因此,幫助孩子為真實生活做好準備,才是最重要的。替孩子難過,是大人所有態(tài)度中對孩子傷害最嚴重的態(tài)度之一,這種態(tài)度傳遞出的是大人對于孩子以及他克服困難的能力缺乏信心(我們在生活中,帶孩子,生怕孩子吃虧,別的小朋友碰到自己的寶寶,就會特別緊張,動不動就是讓別人道歉。這個過程滿足的是家長對于自己的需求,尊重。還是將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你對我的孩子不尊重,那就是對于我不尊重。沒有分清楚自己和孩子的關(guān)系。我們好難想象,這也是對于孩子的傷害。因為我們沒有辦法保護孩子一輩子,只能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我們溫暖的手)
4、“看到你很疼,我也有些難過,這很快就會好起來。你能夠忍受”,媽媽可以只談論那個小傷,不用立刻抱起帕蒂“寶貝,你會沒事的,這只是個小小的傷”。(語言共情更加能夠撫慰孩子的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