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古道位于浙江湖州長興縣小浦鎮,北起八都岕(kǎ),南至周吳岕(kǎ),全長20余公里,主要翻越方山。
相傳1600多年前,有一條烏龍在方山頂上來回盤旋,僧人看見后,在這里建造寺廟,起名烏龍寺。有了寺自然就有了上下山的路,后人也就把這條路稱為烏龍古道。
岕,本念jiè,太湖流域念kǎ,指兩山之間的谷地。八都岕位于長興縣兩大高山——方山與巖山之間,為長興最大的一座山谷,古時行政區劃屬于第八都,故叫八都岕。
八都岕長達11公里,自古以來,岕內居民喜種銀杏樹,至今已形成難得一見的銀杏古樹群。近年來當地政府大力發展旅游經濟,于是長興“十里銀杏長廊”聲名鵲起。
穿過十里銀杏長廊,就來到方山腳下。方山海拔575.4米,因山頂呈方形,故得其名。
浩浩蕩蕩90人的團填滿蜿蜒曲折的山路,清晰地顯現出“之”字形。看著山頭似乎不高、緩緩上升的坡,加之有過幾次走古道的經歷,一點沒把它放在心上。
林木茂密,彎道眾多,時不時地會被眼前一道光亮所驚喜。陽光照耀著五彩的葉子,古老的石階,還有氣喘吁吁的我們。
走走歇歇,拍拍樂樂,是我們這些“弱驢”堅持走下來的強心劑。
看著不高的山頭爬上去后,又有個山頭橫在眼前,也不禁問與我們反向穿行的驢友和領隊,終于在記不清多少個“就到了,就到了”后,聽到前隊小伙伴的歡呼聲。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方山雖遠低于泰山,相信這種感覺是一樣一樣的!
會當凌絕頂,仰望蒼穹近。
碧空如洗,纖塵不染,草枯不衰,韌而溫暖,來年一陣春風,又是一片生機盎然。
塵世間的紛紛擾擾,恩恩怨怨,且隨著秋風去吧!
這棵彎曲的樹干吸引了我,仰頭一望,一樹蔥綠在湛藍的天空中愈發青翠,是松樹!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潔,待到雪花時。”印象中,青松一直是傲然挺立的形象,它怎么可以長得這么彎?
不管它,午后二三點,陽光正好,赤橙黃綠,豐富而不雜亂,亦莊亦邪,清新而又嫵媚,小伙伴往前一站,斑駁的陽光透著縫隙照下來,一臉燦爛,太完美!
十里銀杏長廊掛在樹上的銀杏葉似黃非黃,烏龍寺前兩棵高大的銀杏樹,黃蝴蝶一般的葉子已經落滿一地。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秋天正好相反,山寺十月遍地金,人間銀杏枝頭青,哈哈哈……
如同人生之路不會一帆風順,苦樂相伴,哈哈完了,繼續下山。
這一次,真正體會到了“上山容易下山難”,以前一直認為上山難,因為一爬會喘,累啊!
烏龍古道這一段,確實古,年久失修,幾段坡特別陡,有七八十度,僅能一人通過的路,根本算不上有臺階,就是一塊一塊的大青石,而且塊與塊之間落差又高又遠。
小伙伴走在上面,不禁感慨:古時候都是馬馱著東西走,那些馬是怎么上去的?我哪還有閑心去操馬是怎么上去的,先管自己怎么下去吧!
“腿不是我的了!”“腳趾頭痛死了!”“我要哭了!”暮色中,小伙伴齜牙咧嘴叫著奔了下來。
都是我的錯!光想著只有12公里(只走其中一段),沒想到路況這么差,把她們一個個忽悠來,受老罪了!更怕的是她們打起了退堂鼓,再忽悠就沒那么容易了!
“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聽到了這話。
好在前不久與重裝走武功山的前輩聊天,他說自己每次重裝下來后都發狠,不能這樣走了,可幾天一過,又念得慌。他說:“戶外真的有毒。”
果真是“徒步虐我千百遍,我待徒步如初戀。”哈哈哈……
神采奕奕的姐姐,一點事沒有,平素里有運動沒運動就是不一樣。
一對患難與共的老革命,第一次參加,就趕上了這條比較虐的道,這標志性的照片必將永久載入史冊。
不知道其他人怎樣,反正我一看這晴朗的天空就覺得窩家里太可惜,一想到山就心馳神往,每次回看照片都仿佛重又站在山頂,感受大汗淋漓后的心曠神怡……
為了有更好的狀態去走戶外,平日里積極健身運動,體能和身體素質有了顯著的提升。
因為有著下一次的期盼,工作生活似乎也沒有那么無趣了,高效良性地運轉著,日子過得飛快。
這次雖然道難點,除了上山喘,下來腿腳沒啥大反應。這狀態自然又激發了挑戰更難線路的勇氣。
果真,返程的車上就醞釀起下周末的活動。這秋高氣爽大好的天,咱們不出去一爽,豈不辜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