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有這么一段。張無忌大敵當前,要與劍術高手比劍,卻不會劍術。張三豐于是當場傳他太極劍法,半個時辰后對敵。張三豐當下站起身來,左手持劍,右手捏個劍法,雙手成環,緩緩抬起,這起手式一展,跟著三環套月、大魁星、燕子抄水、左攔掃、右攔掃……一招招地演將下來,使到五十三式“指南針”,雙手同時畫圓,復成第五十四式“持劍歸原”。張無忌不記招式,只是細看他劍招中“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之意。……只聽張三豐問道:“孩兒,你看清楚了沒有?”張無忌道:“看清楚了。”張三豐道:“都記得了沒有?”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小半。”張三豐道:“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罷。”張無忌低頭默想。過了一會,張三豐問道:“現下怎樣了?”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大半。”周顛失聲叫道:“糟糕!越來越忘記得多了。張真人,你這路劍法是很深奧,看一遍怎能記得?請你再使一遍給我們教主瞧瞧罷。”張三豐微笑道:“好,我再使一遍。”提劍出招,演將起來。眾人只看了數招,心下大奇,原來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沒一招相同。周顛叫道:“糟糕,糟糕!這可更加叫人糊涂啦。”張三豐畫劍成圈,問道:“孩兒,怎樣啦?”張無忌道:“還有三招沒忘記。”張三豐點點頭,放劍歸座。張無忌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沉思半晌,又緩緩踱了半個圈子,抬起頭來,滿臉喜色,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干干凈凈的了。”張三豐道:“不壞,不壞!忘得真快,你這就請八臂神劍指教罷!”
為什么當張無忌將招式給忘得一干二凈之后,還能面露喜色?而張三豐竟也叫他就這樣去比試武藝?在張無忌將招式給忘了之際,他領略到的是其中更深層的東西——劍意。而這正是萬般招式中最難習得和領會的東西。“忘”意味著破除了對于知識本身的一種局限,擁有的即是自己對于事物的獨到的理解。知識是前人對于事物理解的總結并將其表達出來。可是由于語言的局限性,沒有辦法表達出其真正的內涵。同時由于人有著不同的經歷形成了不同的觀念和性格,使得大家對于同種事物的理解形成一定的差異,因此,很有可能對事物的理解產生些許偏差。
由此可見,當忘記了所學之后,不必再刻板地按照別人傳授的知識去循規蹈矩,而是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更接近現象本身的見解,也就是走出了語言本身的禁錮,進入到理解其本身內涵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