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覺,入職已經快一年了,有時還會想到在求職路上的點滴收獲,那段日子仿佛就泡在了網申、筆試、面試這么幾個大池子里,與研究生小伙伴們還一起“泡過”很多次清華北大的宣講會,心態及其復雜,時而自卑,覺得自己是在美人魚旁邊游蕩的小丑魚,時而自信,覺得搞不好今天就被打撈了呢(事實證明被撈起來的機率實在有些小)。在就職于中科院之前,曾經的目標是進入一家500強外企,成為管理培訓生,過上緊張充實富有挑戰的工作生活。于是,我參加了一些外企的招聘,并在瑪氏以及聯合利華管培生項目中走到了最后一關。
??? 為了準備初試,我將我從本科到研究生的經歷都分類總結,諸如:展現領導能力的,作為部長組織了一場大型晚會;展現應變能力的,晚會中出現了音響故障問題我是如何解決的;展現學習能力的,用自己構建的復習方法獲得年級第一的成績等。在面試官問我,你如何評價自己時,我有了大量的干貨佐證自己的具備的能力,而不再干巴巴地進行王婆賣瓜。為了準備case study,我大量練習商業案例,接觸到了在以往學習領域未曾了解過的概念。結合材料。如果讓我挑選一個最有意思,最鍛煉思維能力的環節,我覺得還是無領導小組討論(LGD; 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
??? 在LGD中,每個人都需要扮演一個角色,我首先用排除法排除掉了自己不想做的角色。我不是一個喜歡主導全局的人,所以不會想去扮演在小團體里的領導者,并且經歷過幾場“災難”般的LGD,“災難”的發生和失敗的領導有直接關系。你能想象在LGD中,一個被大家牽著鼻子走的leader,一個只知道和稀泥的leader,一個拼命想展示自己的才華以自我為中心的leader是什么樣的嗎。所以,作為領導的雷區太多,需要時刻保持雙商在線,總體來講是一個高投入高回報的角色。其次,我把計時者也排除掉了,盡管計時者在LGD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但不想一邊瘋狂轉動大腦的同時還得一邊若無其事地控制時間。
??? 綜上,最適合我這種有點小懶,主意比較多的人的角色,就是點子提供者。點子提供者一般不會主動第一個發言,我會觀察場上所有人的風格,并且重點識別leader的能力。如果leader能力卓越,那就可以和他打一些小配合,展示自己的團隊協作能力。如果leader能力有些弱,那就只能純靠自己的大腦了。我曾經面試過一個大型環保公司,給的題目是如何在一塊地上建立環保的生態園區。我想大家的點一般是圍繞如何將環境質量提升同時不造成污染,很快地隊友們開始為了一個工廠的選址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我在這時提出了一個問題,首先我們應該將生態園區里的人口規模與密度進行一個框定,并且最好將現有的生態園區作為參考,以人為本來考慮整個生態園區的發展方向。這個點拋出去之后,很快地隊員們轉移了討論的方向,將思路變成了不是首先考慮工廠建立,而是先框定人的活動范圍及配套生活設施范圍,下一層次考慮了生態園區中的循環產業發展。一般來說,如果大家覺得你的思路清晰,點子多且新穎,自然而然會推舉你作為最后的總結者,我自己在LGD結束時就被推舉了很多次。我還使用了一個小竅門,就是不斷地在本子上記錄重要的觀點,這樣于情于理你都是最合適做總結的人。
??? 作為一個點子提供者,我最喜歡最擅長做的事情就是想別人所不能想。我經常使用的方法有,一分為二法,采用辯證的思路去看待問題,從正反面同時下手,判斷哪一面是比較好論證的;換位思考法,有時拿到論題,我馬上會做的一件事情是,觀察論題背后著重考察的是哪種能力,比如領導全局能力、邏輯演繹能力或是總結歸納能力;自上而下法,在LGD中大家的觀點一般都挺多,很多時候反而會給我一些靈感,通過自上而下的方法可以窮舉出很多點子。
?? 如果觀點已經胸有成竹,下一步要干的事情就是,清晰地說出來。一般我的表達是從縱向和橫向分別進行。對于縱向關系來說,首先我會拋出第一個觀點,并且這個觀點很可能引起了聽眾的疑惑,所以在縱向關系里,我的思維將一直圍繞解答由觀點引發的疑惑展開,使聽眾沉浸在疑問—得到回答—疑問—得到回答的良性循環里,也使觀點更有可信度。在橫向關系中,將最震撼最有力度的觀點進行層層推進,大概就是以前閱讀理解中常用到的升華手法。總體來講,思路就如同下圖一樣,最后呈現金字塔式的結構,自上而下地呈現邏輯思維的縱、橫聯系。
??? 作為一個經常需要做PPT的職場新人,最欣慰的話就是在廢寢忘食做出一版PPT之后,能夠聽到Boss的贊賞,嗯這個PPT做的不錯,繼續努力。這個“不錯”,我覺得多半是對我PPT組織結構的肯定,因為我通常會花70%的時間,進行脈絡搭建,最后再把素材完善,并進行填充。沒有進入心儀的外企,但對思維能力的鍛煉依然不能懈怠,為了有一天能夠成為自己心目中的樣子而奮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