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會撒謊?他們撒謊有時是因為他們不被允許說出真相。
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與孩子實現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一書中,作者海姆·吉諾特指出我們不能激發孩子防御性的撒謊,不能有意制造讓孩子撒謊的機會。
【每日一拆】第三章? 對待謊言的策略:學會怎樣才能不助長謊言
R:原文
父母不應該問那些可能導致孩子防御性撒謊的問題,我們不能有意制造讓孩子撒謊的機會。我們希望孩子知道沒有必要對我們撒謊。
如果我們希望教育孩子誠實的品德,那么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既要聽讓人愉快的真話,也要聽讓人不高興的真話。如果要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保持誠實的品質,就一定不能鼓勵他們隱瞞自己的想法,不管這些想法是積極的、消極的、還是矛盾的。
當說真話會受到懲罰時,孩子會用說謊來自衛,有時他們說謊,是為了用幻想來彌補自己在現實中的不足。謊言能告訴你孩子關于恐懼和希望的真相,它們能夠揭示一個人希望的,或者不希望的愿望。謊言能夠揭示說謊者真實的意圖。對謊言的理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對它真實的意圖表示理解,而不是否定它的意圖或者指責說謊的人。
父母防止孩子撒謊的另一個方法是避免問“為什么”。對孩子來說,“為什么”就意味著父母不贊成、失望、不高興,從而引出過去受責備的回憶。
明智的父母應該避免有傷害性的問題,應該做出帶有同情的陳述。“有些事情很難記得”,“你有很多想法。”
I:
父母都不希望面對孩子的謊言,一旦發現孩子撒謊會很失望,甚至怒不可遏。然而,因為恐懼被懲罰或希望達成某種愿望,孩子會采用說謊的方式。那些習慣于撒謊的孩子,通常是因為自己的某些方面不被父母接受和允許。因此,與其在發現孩子撒謊后費盡心思去調查,痛心疾首去批評,不如采取必要的措施,讓孩子沒有必要使用謊言。
在家庭內部,創造一個能夠坦誠交流,沒有壓力的環境尤為重要。在寬松的環境下,孩子才能被允許誠實地表達自己,也就沒有必要用謊言去曲折地實現目的。
因此,要杜絕孩子的謊言,父母要從自身的教養方式開始反省。如果發現孩子撒謊,要學會采取合適的策略應對,比如不明知故問,給孩子下套,逼他說謊,也不威逼利誘,要求孩子承諾完成他根本無法完成的目標。
父母正,孩子清。父母是正直無欺的人,孩子自然可以做坦誠真摯的人。
A1:
也許因為太焦慮于兒子在學校的表現,我發現他慢慢地開始報喜不報憂,在學校里惹了什么事兒,回家也不會說,只說被老師表揚了之類的好話。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對孩子來說,如果父母無法接受真相,撒謊便成了自然的原則。
意識到這一點之后,我開始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么,我都可以接受,他可以放心告訴我。然后在孩子說出真相后,聚焦于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責怪他,慢慢地就能彼此敞開和信任了。而信任往往是親子關系中最可寶貴的財富。
A2:
不要明知故問,誘惑孩子撒謊,也不要問為什么,只是就事論事,就自己知道的跟孩子進行核實。
謊言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部分,越過于強調,越無法避免。透過謊言,我們可以知道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而理解和接受,可以讓孩子無需用說謊來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