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朋友》的作者李笑來,在書中曾數次推薦另一本書《奇特的一生》。
《奇特的一生》的主人公柳比歇夫,連續56年記錄自己的時間花銷,精確到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情,翻看他的日記幾乎可以將他的人生完整地復制過來。
他讓自己的一生過得無比豐盈,以至于在他去世的時候,人們還沒有搞清楚他到底是昆蟲學家、歷史學家還是藝術理論家、農學家。
李笑來的介紹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我當即在微信讀書里搜到了這本書。
當時正在搞活動,買一送一,我送了一本給女兒,希望她看完以后能珍惜現在的大好青春時光。
但從現在看來,她應該是根本沒看。因為,周六日或者寒暑假,她上午總是能睡到(隱私)左右才起床,如果不是強力叫醒她的話,她還可以睡得更晚。
當然,主要是我自己也做得不好,經常把大把的時間用于一些意義不大的娛樂活動。不靠自身做榜樣而希望靠一本書去完全改變小孩的習慣,這本身有點不切實際。
其實,我也算是一個有“時間觀念”的人。在我的手機里,跟時間有關的APP還真不少。
除了設置了早上起床、晚上睡覺、上班簽到開會的鬧鐘之外,還有什么atimelogger 高效TODO之類的軟件。但似乎始終停留在“觀念”上而并沒有落實到行動上。
做事情總是要等到Deadline。比如,工作上要求寫的文章,總是要等到要用的前一天晚上才動筆。看名著的計劃,總是被微信、頭條等沖得七零八落。
一本《瓦爾登湖》,在客廳里從過年擺到夏至,經過了三個季節才算基本看完。
柳比歇夫的“奇特”表現,再具體介紹一下,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他成就的奇特。在他逝世時,每一個做報告的人,都介紹了一個新的柳比歇夫,與旁人的介紹迥然不同。一些人認為他是生物學家,一些人說他是搞科學史的,也有人認為他是昆蟲學家,還有人說他是搞哲學的。他研究領域廣,而且各個領域的人都以專家看待他。
二是他的習慣奇特。他56年如一日地記錄他每天的時間花銷。
他長達56年的時間好像是物質,不會無影無蹤地消失不見,不會消亡。它變成了什么,總能查得出來。他的時間如水晶般晶瑩、勻稱,使人為之驚嘆不已。幾十年的時間可以一眼看透,沒有絲毫模糊之處。
三是他的風格獨特。他雖然極其珍惜屬于自己的時間,近乎慳吝。但他對需要他幫助的人極其大方。他會回復所有向他請教的書信,而且不厭其煩把對方需要了解的問題解釋得清清楚楚。
從表象看,柳比歇夫這種人屬于“時間商”特別高的人。他對時間的流逝特別敏感。對他來說,時間的激流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他仿佛置身于這一激流之中,覺得出來光陰在冷冰冰地流逝。
但實質上,柳比歇夫之所以珍惜時間,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有著遠大目標的人,他希望自己有一個過得很好的一生。
這個“好”不是指自己的物質生活如何富足,而是對社會有所貢獻,對他人有所幫助。
因此有人戲稱“他工作的規模簡直相當于一個類似咨詢總局、救濟總局、學術服務局那樣的機關”。除了學術方面的意見,他還提出道德方面的意見。
他對時間的認識非常深刻,知道不僅生命只有一次,不可復得,而且生命中的每一天也具有這種只有一次、不可復得的性質。在他眼里,這個小時和那個小時都是平等的,每個小時都要結算。
他對時間的認識也非常獨特。他認為,時間不是一個物理概念,而是一個道德概念。在他看來,浪費時間就好比奪走科學研究的時間。時間不能亂用到競爭角逐或滿足虛榮心上。
柳比歇夫的偉大之處還在于,有的工作明知道是出不了成果的,但他像《圣經》中施洗的約翰:他屬于為生物學準備新觀點的那種人,他播種,明知看不到發芽。他懷著一個信念,深信他的工作以后會用得著。
有許多一事無成的人,包括我自己,總是喜歡為自己找理由,書中這樣嘲諷:啊,不依我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條件,具有充分權力和理由的客觀條件真是威力無比,把責任往它們身上一推,那是多么輕而易舉啊。我們沒有注意到,這些借口是怎樣在削弱和腐蝕我們的靈魂。要是我們付出了像柳比歇夫這樣的努力,我們還會有什么借口呢?
柳比歇夫雖然珍惜時間,集中了大部分時間用于科學研究,但他的生活依舊豐富多彩。他領略山河景色,從事體育活動,要比我們一般人多得多。這仍然是時間統計法在起作用,因為他能把我們大多數人浪費掉的時間找回來,也就有了鍛煉和旅游的時間。他這個“榜樣”這和七八十年代宣傳的只干工作放棄享受生活的“榜樣”,真是有本質的不同。
最后還是摘錄書中的“金句”與大家共賞。
如果像古希臘人通常所做的那樣,把時間比作激流,那么,柳比歇夫就是這激流中的發電站和聯動發電機。在深邃的某處,有一臺渦輪機在轉動,力求用葉片擋住在我們中間通過的激流。
當作者隨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時間時,他體驗到一種解放的幸福。這樣的時間充滿了光明和安寧。一天全部的時間都吸取著最重要和最本質的東西,如同綠葉的表層要吸收陽光一樣。
誰同現實妥協,誰就是對未來沒有信心。
時間統計法不會扼殺靈感,因為人適應它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一切可能性。每個人能能做的,比他所作的要多得多,我們還沒有達到一個人能夠達到的限度的一半。人的精神潛力在很大程度上還原封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