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走路可能會快,但是一群人走路往往會走得更遠。——俞敏洪
師范的第二年,姜老師在學校辦了個英語素質訓練營。可能當年的同學已經記不得這樣一個社團了,但在當時,于我而言,無疑是射進人生迷霧中的一道強光。
我們每周組織一次活動,找個有電腦投影設備的階梯教室,看《走遍美國》,背《新概念英語》。沒有人給我們做細致的講解,也不講語法,偶爾做一些英語小游戲。間或姜老師跟我們分享各種學習英語的故事,她自己的,別人的。
2001年暑假的前幾天,我們這個社團的成員是在學校度過的。正趕上學校教室裝修,又適逢假期,各個部門都不上班了,負責管階梯教室的那個工作人員就是不給我們開門,姜老師每次借鑰匙都要費口舌,看臉色。她是學校的中層領導,外出開會經常是高級禮遇,但是為了借一個教室,更何況是為了根本就不熟悉的學生,卻要受到這樣的委屈。她跟我們講這些的時候,我就萌生出巨大的心疼和感動。
說來可笑,讓我有這樣感受的還有兩個人:一個是柴靜,為記錄、為看見付出全部心力的女記者;另一個是張曉楠,我們“楠得有你”讀書會的群主,“我的百分之八十都給了你們”,一語戳中淚點。
感動促發熱情,老師上心,學生也配合,條件艱苦,反而催生斗志。同學根霞,家庭條件不太好,在那段時間,她一塊錢買10個饅頭,加點兒鹽,倒點兒醋,添點兒水,饅頭往里一掰,這樣吃了三天。沒有一個固定的教室供大家學習,姜老師帶著我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夏天,沒有空調,頭頂的大電扇呼呼作響,一群人窩在碩大的階梯教室說鳥語。
當時社團有個激勵措施,背完《新概念》第二冊,可以拿到100塊錢。還真的有同學完成了這個目標。當年來看,是個奇跡。這無疑是給我們這群英語菜鳥以巨大的激勵。
由于整個學校改造裝修,宿舍不能住,教室不能學,我們被迫中止了假期在校的學習,各自背上厚厚的英語書,回家努力。
不過,英語素質訓練營就像是發射火箭前的助力,我不是自制力很強的人,感謝社團給我打了一管足夠分量的雞血,讓我激情滿滿度過了一個充實的暑假。也就是這個暑假,成了我師范生活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