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一本暢銷書,叫《誰的青春不迷茫》,由于本能地對暢銷書的抵觸感,我沒有看這本書,但是書名我覺得十分有道理,的確,這個年紀,置身于社會的大洪流之中,看著身邊舊時不如自己的人,慢慢地混的相當不錯,總忍不住反思,究竟是什么環節出了錯?專業?成績?抑或是公司。
這種不安就像三四月山谷的雨,灰蒙蒙的無法拂拭。
我回顧了自己的歷程。
10年高考畢業選擇了廣工,專業車輛工程。(原因是覺得一技之長總該是實在的)
慢慢對車懂得東西多了,但是不喜歡做技術,性格內向,也似乎無法做銷售,沒辦法對著陌生人賠著笑臉,推杯換盞地稱兄道弟。
于是想做專業型的銷售,選擇的寶力。由于這是一家毫無銷售培訓可言的公司,我學了一年的機械知識,學了一年日語,然后干了3個月銷售,一次次在廠區門口晃悠,卻鮮有機會能夠進去,甚至拿到幾張名片都感覺很有成就,而公司方面,完全不會給你任何指導。也許出了社會是需要自己,不像學校一樣有人教有人帶,到頭來自己還是沒有能力駕馭這些。除了天天罵香港佬傻逼以外,似乎沒什么正事可言,甚至連打個球,你都找不到人。
長安是個孤獨的地方,這里不僅人孤獨,一草一木,一陣風,一片云,都是過客。
至今我仍覺得這名字很惡心,盜用唐朝首都的名字。
回到廣州,花了兩個月時間,11月找了一份日企的營業擔當,因為好不容易過了一級,加上汽車專業出身,就想找一份能接觸客戶,熟悉行業,穩打穩扎的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是想想畢竟是世界五百強,好歹也是細分行業世界TOP的水準,不會差到哪里去。
現在已經過了將近半年,說是營業,其實就是維護主機廠每天的發單,品質問題,發發郵件,無他。想想這份工作其實說難聽點就是一個跟單的,身邊都是日語專業出身的,無論是誰,只要學上一段時間都能上手,加上作為供應商的弱勢,實在干得窩心。看看身份證上的自己,還是很年輕。而鏡子前的自己 。。。 將近十年了,發生了太多事情,我仿佛感覺虛度了十年的光陰。想想自己也老大不小了,每個月拿著4千多的工資,在這個城市生活,要不是住在家里,我只能當勤儉的“月光族”了。
很悲哀,不是嗎?
想走,必須走,現在我需要的是一個方向。
這幾天也一直在迷茫,因為對于自己的學習能力,還是頗有信心的,可以往哪走,怎么走,才是關鍵的問題。
我上網找了,金融,IT,銷售,教育,對沖基金,創業,餐飲,似乎都是好的方向,似乎都無法下手。
但是最后還是選擇了教育這個方向,原因?by instinct。
接下來就是戒除懶惰的習慣,無法賺到更多的錢,原因只有一個,懶惰。
罷了,天明還要出發,在迷茫中前行,然后堅定自己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