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 ? ? ? 選擇參加“e心一益”實踐團隊、去納墩支教的決定是匆匆的,支教的課程也是匆匆的,但我想,我與孩子們的、這樣如水滴匯入江河般的相遇,將會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記憶!
? ? ? ? 最美是別離
? ? ? ? 在納墩的最后一天,我們在學校組織了文藝匯演,老鄉們又熱情地在苗寨接待我們。分離好像沒有那么深刻地難受,但心知道,那只是好像。
? ? ? ? 我們一大早就來到學校準備布置舞臺,進入校園就看到了許多孩子的身影,習慣了他們不論通知幾點上課都會提早一小時來幫忙勞動,也習慣了他們看見我們就鞠躬問好后也和他們道聲“早上好!”。最后一天,內心波瀾、起伏不平,只是孩子們的懂事和依賴讓我想要堅強一點,讓最后的陪伴是在笑容中結束的。
? ? ? ? 山里的女孩子的發型大多是一個簡單的馬尾辮,但她們還是有愛美的天性,為了今天的表演,換上了自己最好看的裙子。孩子們圍繞在我身邊,而我則給她們編頭發,我們有說有笑,回憶著曾經的美好。
? ? ? ? ?我仍記得,在后臺,有個不認識的小姑娘來拉我的手,喊我“老師”,記憶里好像是沒來上過課的,我就問“怎么啦,小朋友!”,小姑娘就笑笑:“姐姐說,你們對她很好!”,我往后看了看,原來是春雨,看見我看她,就害羞的跑走了,我就拉著妹妹一起拍了合照,之后急急忙忙,也沒來得及和春雨說聲“謝謝!”——謝謝她的喜歡,她的認可。
? ? ? ?最美是相遇
? ? ? ?候場時,望著臺上孩子們的背影,我心頭浮現一個字眼:淳樸,回憶再次席卷腦海:一根皮筋,一個羽毛球拍,一張紙、一支筆也能讓他們玩的很開心,他們也和城里孩子一樣天真活潑,一樣童真童趣,但他們輕易不會提要求,不會索陪伴——他們很懂事,很強大,他們會安慰你,會鼓勵你。
? ? ? ? 在我們帶去的衣服第一次給他們試大小時,有的不太合適的時候,他們不會馬上就說要換,而是會說“沒關系,老師,我可以帶回家給我弟弟穿,都是你們的一片心意?!?;在我們問他們喜不喜歡我們的課程時,他們會說“這是暑假最開心的日子?!?;在上臺表演前,小羅班長還和我們說“老師,別緊張,肯定沒問題的?!辟N心的話語、柔和的面龐、溫暖的相遇,這點點滴滴都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美好與溫暖!
? ? ? ? 最美是再會
? ? ? ? 節目結束后,我們收拾著校園,有個孩子跑來問:“老師,明天幾點上課呀?”,我沉默了一會,笑著說“老師要回家啦,明天,不能給大家上課啦!”,“那什么時候上課?”我看著孩子清澈的眼睛,堅定地說“我們會再來的!”
? ? ? ? 這段酸酸澀澀的感情在回到貴陽以后,一下子清晰起來:短短的返程中,眼前的一切讓我仿佛有些陌生,我們大家身上帶著一股不同于旁的氣息,好像都成了這個城市的逆行者??吹礁邩恰⑸虉觥⒘⒔粯?,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村里用木頭石頭搭成的的屋子,想到那成片的田地和連綿的大山;看到城市里忙忙碌碌的人群會想到三三兩兩坐在屋前的老人,那佝僂的脊背,那皸裂的雙腳,滿滿都是歲月無情的痕跡;看到走來走去的孩子,才發現山里的孩子真正承受著什么,缺少著什么。
? ? ? ? 為期一周的支教,讓我記住好多名字,有了好多難忘的回憶,我記得上愛國主題班會時,大家對天安門的憧憬和對紅領巾的向往,記得在學習《國家》時的堅持和努力;記得科學課上,孩子們眼中的驚訝和激動,那對知識的渴求,對科學魅力的折服,讓我希望能激發他們探索的潛能——納墩之約,雖遠毅行。
(文字:蔣余希;圖片:謝斌、楊希;編輯:朱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