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寄托,我不知道到底有何用,是給人希望,還是給人煩惱……
? ? ? “沒人會替你戰(zhàn)斗,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不知道誰已經放棄了你們自己,但是你們要知道,天道酬勤,厚積薄發(fā)!” “苦一陣子勝過苦一輩子,大學是一個自由的地方,你們現在不走獨木橋,怎么會享受大學的自由!”教學樓,一層,22點,燈火通明。透過窗口,整齊的校服和雜亂的桌面形成鮮明的對比,講臺上的老師因為激動的演講讓本來不多的頭發(fā)也跟著躁動起來,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每個同學雖都面露疲憊甚至憔悴,但他們的眼簾中卻透露著希望,那是一種向往,一種精神,這種精神代表著寄托,寄托著大學的自由與放松。
? ? ? ? 這也不奇怪,高三的日子,是我這一生記憶最深刻的時期,我有目標,我會為目標沒日沒夜的奮斗,也許我的目標很是可笑,很是庸俗:僅僅是想高考自己順利發(fā)揮正常,然后可以被學校錄取,自己可以瘋它個幾個月,睡夠這輩子沒睡夠的覺,補上自己沒去玩的時間……然后我可以到大學去享受老師、別人口中的“自由生活”,課業(yè)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跟隨自己的腳步……這就是我自己所謂的寄托,我把自己美好的愿望都寄托給了大學,但是我錯了。
? ? ? ? 大學的大門順利的敞開,踏進大學的我心懷激動,一種自由的生活來了!但是寄托給我們帶來的反差太大了,迷茫,前所未有的迷茫,選擇,無數條路在等著你,你不知道如何去走。忙碌,學生會,豐富多彩的事情讓你天天不知道時間怎么過去的,你會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清閑,閑下來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看書學習?那與我高中的想法不一樣,打游戲?那樣只會讓我更空虛。
? ? ? ? 想來想去,都是這個寄托惹得事!想想看,當時自己對大學寄托了無限的遐想,可是看看現在的生活,與自己的寄托理想完全不一樣。忙得毫無章程,閑得內心空虛,寄托只讓我感到了反差,反差給我?guī)砹嗣悦#悦W屛也恢耄嘈胚@是大多數新生都有的困惑,
? ? ? ? 為什么出現這種困惑,這種反差,我覺得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這個所謂的寄托。
? ? ? ? 試想一下,假如你可以很確定的考上大學,你就不會道聽途說,沒有對大學無知的寄托,你進入大學后就會沒有太大的反差感,你會很快適應大學生活,而不是去糾結大學的生活和寄托的生活不一樣,你會覺得有些事情就是理所當然,不會因為寄托的反差讓你感到所謂的迷茫,當然必要的迷茫是有的,但你會覺得這種生活也是理所當然。
? ? ? ? 當然,咱們就事論事,每個人并非圣人,不可能就百分百的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拋去其他的因素如沒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帶來的萎靡,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人,沒有了寄托,你又怎可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 ? ? ? ? 如果你是一個已經讀了一年大學的人,腦子突然抽了一下,想要重返高中去讀書,再考一次大學, 當你來到高三去苦讀圣賢書,也許你不會有對大學所謂“美好”的寄托,因為你知道大學的生活到底是如何,這也許會讓你沒有真正高三人的動力,那種寄托帶來的動力,你極有可能遇到滑鐵盧,還沒有當初自己高三的成績好。倒不如去選擇去讀真正的高四,讓你的寄托沒有被破滅,讓你隨時都保持著動力。
? ? ? ? 這種動力哪來的,從最近的目標來看,是寄托帶給你的動力,寄托給你帶來了美好的遐想,讓你有目標,有了目標你就會有動力,有動力你就會去奮斗,這也是為啥高三生雖面帶疲憊但眼中卻充滿了斗志,那種斗志,我認為歸根結底是他們的寄托帶給他們的。從這分析可以看出,寄托其實也沒有給你惹事,起碼你完成了你目標的一部分,你享受了該瘋的幾個月,也順利進入了大學,你非要說寄托給你惹事,就是寄托帶給你的遐想與現實有所差別,讓你一時無法接受。
? ? ? ? 這么一想,寄托到底有沒有用?寄托到底是給你帶來了希望,還是帶來了煩惱?
? ? ? ? ? 有了寄托,你可以考入理想的大學,但是大學生活與你的寄托不符,你就會感到煩惱,有了煩惱你就要去解決,解決你就又要寄托,因為沒有寄托帶給你的遐想,你就不會有動力去行動。
? ? ? ? ? 沒有了寄托,你就不會有動力去行動,沒有行動,何談考大學?所以你直接會停止,你的人生之路也許會有更大的煩惱,這種煩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讓你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 ? ? ? 所以說寄托為什么會是一個褒義詞,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你不可能也不能只看到它的優(yōu)點,它的缺點是不會消失的,如果一個事物連缺點都沒有了,何談優(yōu)點,不就是那樣嗎?有了缺點就要去彌補,可能永遠也彌補不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能體會到它的內在意義,你會慢慢的前進。
? ? ? ? ? 為什么寄托消失不了,它給你帶來了動力與希望,這就是它存在的意義。人生難道不是這樣嗎?誰都不可能一帆風順,誰都會跌倒,但是爬不爬的起來就是它存在的意義。
? ? ? ? 抱怨是有的,但是還得走下去,寄托就是走下去的動力,這是我所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