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十八歲那年打了雞血,叫囂著要開始一場長途旅行。便開始各種賺錢的勾當,最開始的一筆資金往網上批發了各式的明信片,那時候的班級估摸著被我掀起了一股明信片風,那時候的我最開心的就是周一集會后跑到收發室收一大撈來自全國各地的明信片,看著那些郵票郵戳文字在我眼里閃爍著關于遠方的奇異的光。
屬于學生時代的情懷干凈純粹,那之后我很快撈了一筆,不亦樂乎地批發襪子杯子胸針暖寶寶貼一切你可能想到的東西。如果你認為我是個精明的商人,那么你就大錯特錯了,常年霸占班級數學成績倒數幾名的我是個徹頭徹尾對數字不敏感的學渣。以至于后來賺的不多,后來在一次游園會中干脆把存貨分發給路人,一下子頓感豪氣沖天,內心一個爽字也不足形容。
當然了,那時候我有個好搭檔,能寫得一手好文的南蠻姑娘,勢必會認識的人太多,一時熟稔的人也不在少數,契合的人她便算一個,她是我見過的少數的清新脫俗骨子里帶著點仙氣的姑娘。
二
我記得很多人問過我:“你將來想做什么?”我總是仔細想一想,然后無所適從地搖搖頭,淡定地說著:“走著看看吧。”我一定是很多人眼中嗤之以鼻的對象,長得寒磣還老愛自拍的姑娘,人丑還不認真讀書就有點氣人了。直到很久之后我才用一個詞形容,我想成為自由的人,任何人都無法剝奪我對自由的向往,我那些與生俱來的自尊和敏感在我的腦里熠熠生輝。
轉班生都自帶光環奇跡般降落到新班級,有趣的是我便是那個看起來乖巧實則頑劣的壞女孩,很榮幸全文科班僅有的八個男生,兩個更加頑劣分子成為了我的同桌,一整個激蕩的高中時代都在操場留下了我們罰跑的氣喘吁吁的模樣。那天散伙飯后,一群人浩浩蕩蕩,騎著小電驢繞操場三圈,企圖以這種方式宣告我們是即將離去的學姐學長們,待到他日略感憂傷地說著那些年。
唐同學是國慶節出生的天秤座,是個名副其實的活寶。以他獨特的智慧周旋在文科班眾多的女生間,我對他佩服地五體投地,畢竟不是誰都擁有超高的作弊技能和兩個無敵大的酒窩,對了他有個女流氓同桌就是鄙人。
三
我那時候一頭黑長直,留著個平劉海,活脫脫就是現在的傻逼形象,然而騙過了一大波人硬生生被想象成了安靜的女孩子。事實證明,我就是匹脫韁的野馬。
長期凌亂的課桌,越疊越高的桌面是就像是牢固的堡壘,晚自修的時候我就趁機攻破一本本的小說雜志,唯一的成就感就來自于自己的作文被當成范文,但也矛盾就似自己被慢慢剖析,我真是一個別扭的扭曲體。當然,我的數學成績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班主任問我:"你啊,腦子可不可以轉的快一點。"我懵了,用一種超乎平常的語氣無奈地說到:"轉不快了。"后來就變成了一個笑話,他發出奸邪聲嘲笑我的時候,我恨不得挺胸收腹笑他:"哈,我比你高嘞!"
提及他,是我高中的第二任班主任,因為他天生鬈毛,留不了長發就頂著一頭卷發小平頭,每個月總有那么一天你會驚奇地發現:哈,卷毛又剃頭發了呢。實際上,他是個非常有趣的人,因為個頭不高,常年飽受著壞學生的摧殘,我在內心里是十分同情他的,但在行動上我依舊頑劣。
四
我在四月初的時候如愿進入了本地的一所專科學院,擺脫了高考帶給我的強大壓力。而多數人選擇在僅有的兩個月里負隅頑抗,那些無趣的晚自修里,我就呆呆望著窗戶外面忽明忽暗的星星,覺得這些平日里我并無交集的可愛姑娘們突然有了魅力。我是打心底里佩服能把政治書里枯燥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的學霸,也羨慕討老師喜愛的乖學生,欽佩那些最早到教室最遲離開的中等生。很遺憾,我顯然不屬于任何一種,我也有我的性子,跟著感覺走邊走邊玩,只要方向對了就可以。
我們確實潦草荒誕地度過艱難歲月,那些百無聊賴的日子里,那些紛紛飄落的水杉似乎象征著什么。我們并不能知曉往后道路是否依舊坦蕩,無端揣測著關于未來的種種。世間道路千千萬,我們仍溯流而上,從某種本質上來說,大家并無差別,但在春秋更迭之后,大家又有不同的道路要走。
五
文科班從來都不缺少美女,散伙飯那天,我饒有興趣地打量周遭的女同學們,她們明媚而動人,有著十七八歲女孩子該有的朝氣和稚嫩。那天思緒飛揚,我想象著若干年后,成熟一點的我們會是什么樣子?或許已經開始笨拙地穿起高跟鞋穿梭在城市之間,也許抹上妖艷的口紅輕抿一下給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錯覺,也應該有一個正當好年紀的心上人。我看著酒瓶撒了一地,我看著他們互相擁抱哭泣,我借勢往地上撿了一個個氣球找人玩對對碰。啤酒升騰冒起的氣泡,氣球爆裂的巨大聲響,悶頭抽泣的低吟聲,漸漸變成了這個初夏午后的獨家記憶。
回去的路上,我看著明晃晃的陽光傾瀉下來,有那么一下子的恍惚,“終于結束了。”我在心里重復默念著這句話。我好像做盡了青春期的美夢,也喝不下一罐啤酒,也沒耐心解出復雜的數學題。我聽聞靦腆男生追到了班里的小女神,我看過同桌被一波人慫恿向后桌女孩告白,想起楊千嬅的《勇》里的一句歌詞 :誰人如何激進亦不及,我為你那么勇。 可我唯獨沒有這點勇,后來想起就像看一場老電影在眼前一幀一幀地掠過,電影落幕所有人紛紛離座,而我潸然淚下很遺憾來不及說一聲“對不起”,成為了最后留下來的那個人。 ? ? ? ? ? ? ? ? ? ?六
二零一四年的夏天,隨著《后會無期》上映,我和女閨蜜一起在小電影院饒有興趣地看完了整部影片。她矯情地盜用了里面的臺詞發了朋友圈:每一次告別,最好用力一點,多說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我卻對這個片名情有獨鐘,后會無期才是我們生活的常態,哪里來的那么多來日方長,當下才是最好,我們愈發與重逢失之交臂,漫長人生中孤獨才是本質。
后來,我見過極少數的人,也疲于維系繁瑣的關系。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了點贊之交,記憶得了絕癥,我開始忘記一些人的樣子和名字,曾在我的青春里橫行霸道的人變成了模糊的輪廓,干過的蠢事記得也不那么清晰了,我開始把自己幻想成一個好好學生,慢慢想起告別的第一個女孩子,想起那個揚言要打班主任一架的大奶妹,我在那個午后,靠在欄桿上目送著她離開了學校,我也成為了唯一一個告別她的姑娘,我有點遺憾,我是真的喜歡自帶痞氣的人。
七
一整個高中時代看似波瀾不驚,幾乎可以以一種悲愴的基調奠定一個末等生的學生生涯。但那些奇妙的人是組成生活趣橫生的因素。他們是我平淡無奇的生活里,閃閃發光的大傻逼。每個人的高中時代被太多的青春電影渲染地太過離譜,但我們的確會為那些大相徑庭的劇情所感動。誠然我們的青春才最真實,無論往后贏得如何青睞,也不及當時一點光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