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日大寒。二十四節氣經過一年輪回,天寒地凍的日子終于要走完了,接下來又是一個輪回。
? ? 我們都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是啊,因為經歷了寒冬的蕭瑟,素簡,堅忍,才成就了春天的繁華,錦繡,柔和。正如大寒,它是二十四節氣里最后一個,雖帶寒意,卻是所有期望的一個轉折。
? ?
從這一天開始,母雞醞釀著開始孵小雞了(一候雞乳);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更重要的,是為一飛沖天做著充分的準備(二候征鳥厲疾);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三候水澤腹堅),過了這段時節,在越來越暖的日子里,堅冰就開始由內而外漸漸融化,化為春水,汩汩而流了。這是不是都說明一切都有了新的開始?
? ?
在民間,從農事說,北方農家忙于為土地積肥,為開春做準備,南方地區則忙于田間管理。從習俗說,大寒在臘月,更有一個臘八節。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尤其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趺坐四十八天,時至臘月初八日凌晨,他豁然大悟,由凡人轉為渡人渡己渡劫的佛祖。佛教傳入我國后,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因是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說程式,煮粥敬佛。臘八粥由此而來。
?
當然,我國民間亦有朱元璋經寒挨餓臘八熬粥、赤豆打鬼、岳家軍喝千家粥大勝而歸等傳說,不管什么樣的說法,都是一個“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的轉折。所以,無論遇到什么挫折,無論處在多惡劣的環境,都要不忘初心,堅忍不拔,聚精凝神,等待苦盡甘來。
?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從這天起,人們開始置辦年貨,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在這個前奏曲里有著豐富的內容,正如童謠所唱:“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煮白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些天趣童真里流露出到了臘月大家對過年的無限期盼。從喝臘八粥開始,祭灶、掃房、炸年糕、宰豬羊、寫春聯等等,直到臘月的最后一夜除夕,人們在忙忙碌碌中除舊布新,期待更美好的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