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登上講臺的第一天,不知道板書意味著什么?也不知道板書會給我的學生帶來什么?板書那時候給我的想法就是,能讓學生看懂,寫上滿滿的重點難點!
因為好像我的政治老師給我們每次上課就是滿滿一黑板的字,密密麻麻,我們抄完,他擦了再抄新的,我們手臂麻木還不敢停歇。那時候有個心愿,等我當老師了,一定不讓我的學生這樣來抄寫,我也不這樣寫。可對于板書,我是沒有自己的想法的。
當老師,回避著父親來聽我的課,父親拗不過倔強的我,他只是有時候假裝路過窗口,或者課后來看看我留在黑板上的板書,父親寫著一手漂亮的鋼筆字,蒼勁的毛筆字。他看到我的粉筆字,由衷的說:這個字太丑了!板書設計又太啰嗦了,板書要在精煉中再現一堂課的精華,讓學生看著板書能回憶出本課內容,把重點難點烙印在學生腦海里,這樣一來對于你教學會很輕松,二來,學生會有時候逃避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那時候的我,不屑一顧,并不認可老父親的說教!
隨著教齡的增加,似乎父親的話有道理,也似乎最后復述內容時,精彩的板書會給我們增彩。
至今記得小學語文老師講公開課《跳水》,板書線條起伏間課文內容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節課講完了,下面聽課的老師還在聽課本上擦了畫,畫了擦,記得他邊畫邊說,這板書不按常理寫,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一會兒又折回去,郭老師怎么畫的還把線條畫的那樣筆直。其實,那是我們的秘密,她們不知道,老師講課前,板書圖案連接點用黃油漆點了標志,下面是看不見的,所以,我們老師游刃自如,他們下面反反復復。說來,還是佩服郭老師,在那個沒有教師用書,沒有一切現代化設備可以借簽的年代,老師們講授全憑一本書,一張嘴,自己拿著課本備課,動著腦子推敲。今天想來,板書對一節課確實很重要!
遺憾的是,到今天,雖然我明白了板書的重要,并在后來的上課中,思考著怎么合理運用板書。卻寫著一手奇丑的粉筆字。兒子笑話媽媽的字不如他,孩兒爸見我寫字就咧開嘴笑話,真想有抽他一巴掌的沖動,可惜,是自己真的寫的很丑。
今天,鼓氣勇氣上傳板書,是因為我現在已經接受,認可自己的丑字,只在意板書帶來的授課效果。
這節課,心理健康課《悅納自己》,首先從拍手游戲入手,讓孩子們懂得生活中有許多事無法改變,比如“做老二”,比如是男是女,再比如……接著進入自述,你的優點,缺點,別人的優點,缺點,你最不接受別人的地方,然后緊接著讓學生們自己抓紙條,抓到紙條上的內容就變身現在的你(內容都是比較消極,悲催的),很多孩子進入角色,面色沉重,仿佛置身其中,適時引導孩子們,回頭看看現在的你,覺得如何?孩子們大聲告訴我:老師,太幸福了!
于是有了我那丑字笨拙的板書設計,丑丑的粉筆字,引出重點,你就是你,獨一無二的自己,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不管你是怎樣的自己,都不要嫌棄,要坦然接受,然后改變自己可以改變的缺點,保持發揚自己的優點,做那個獨一無二的幸福的自己,要悅納自我,開開心心,高高興興的接受或許并不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