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打上雙引號,是因為引自于同是國慶假期到雙溪學畫的程稍風老師的話,借用一下聊以表達我內心的感受。
9月12號買了到雙溪—深圳的往返動車票,決定去雙溪學畫。在此之前,文婷告訴了我關于林正祿老師、王亞飛老師以及他們一心投入的公益藝術教學,還把我拉入了教學群,我也大概知道了一些情況,但是沒有花特別多的心思去了解。后來與文婷相約去雙溪也由于請不到足夠的假期而沒能成行。
并不像很多人那樣,我從小就沒有所謂的畫畫的夢想。對繪畫的興趣,也很平淡。印象中關于繪畫的記憶五個手指都可以數的過來:小學五六年級時突然對家里的一幅荷花感興趣,反復臨摹;初一時美術老師給我們上了兩節透視關系的課,此后美術課全都成了自習課;初中有段時間喜歡臨摹某份讀物上面的漫畫。僅此而已。
所以我想,此行可能就是一個普通的消遣國慶假期的好去處,而且還能學習油畫,看起來是樁一舉兩得的美事。帶著一份不咸不淡不痛不癢的心情,就這樣出發咯。
10月2號下午抵達寧德站,天氣格外美,讓心情也美美噠。
從寧德站到屏南縣再到雙溪鎮,山路十八彎的樣子,大概花了兩個多鐘。在雙星公寓門口下了車,早在門口等候的老板接過我的行李箱幫我提上了三樓。隨后老板娘給我遞了一只香氣騰騰的玉米,好溫暖的感覺。
晚上老板等人帶我去一樓各處工作室游逛,看到了很多讓我驚艷的油畫。
以上幾幅是在一對70多歲夫妻的工作室里拍的,夫妻倆來這里畫畫兩個多月,之前從未接觸過繪畫。跟我一樣,也是住在雙星公寓。第二天中午一起在老板家一起吃午飯,兩位老人是湖南人,不太會講普通話。感覺他們的畫充滿了田野間的樂趣。
隨后到三樓有2000多平的大畫室,第一要務——先看林老師關于學畫的準則。當然,初來乍到,啥都不懂。
一、初到畫室——第一天
翌日天氣依然很好,也是我在畫室待的第一天。
雙溪是個美麗的地方,早上隨手一拍就是景。晚上下了雨,走在街道上,寧靜安逸,光是走走,就覺得別有一番韻味。
早上開始畫第一個畫,完全無從下筆,跟很多初次拿起畫筆的人一樣,一番涂鴉之后,在自我拘泥的泥潭里糾結不已。幸好旁邊的畫友提點道:別糾結了,你已先打了底色,挽救不回來了。就這樣匆忙結束掉本應該是“橙子”的這幅畫。所幸王老師經過,說:背景色涂的蠻暢快的。還算是個安慰。
下午,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把我的苗條的水杯畫成了胖水杯。
接著畫葡萄,畫的我老腰疼啊。所幸,好像找到一點點感覺了。對明暗對比有了點感覺,但調色,依然很需要感覺和技巧,需要多次嘗試,似乎也很靠緣分啊。顏料就那么幾種,我是有佩服那些天才畫友調到的各種各樣的美麗的顏色。
晚上林老師提議:把下圖整體畫出來,表達出透視的關系,我連忙搖頭:提議是很好,但對我來說難度好高。林老師鼓勵:早上一個橙子畫得這么糾結,現在已經可以畫出這么多個葡萄了,可以的。遺憾的是直至離開也沒敢挑戰這個任務。
但是呢,看到那些精靈般的小孩子們,就別提我是有多羨慕了。他們不僅畫的快,而且筆勢瀟灑,自如,自信,靈動,自由,大刀闊斧,天馬行空,他們的畫,不僅本身充滿想象力,讓看的人也浮想翩翩。小朋友的畫,最是無拘無束,充滿天真和童趣。
在畫室特別喜歡看小朋友的畫,色彩斑斕絢麗,想象力豐富。林老師說繪畫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真的特別贊同。也經常看到老師制止家長去教小孩子畫畫,原話意思大概是說,被教會了,小孩子就不會畫了。大概是因為大部分人的“教”是一種限制,一種約束,換句話說,可能大人們教給小孩子的更多的是關于“規則”,但想象力是很忌諱條條框框的。
反觀我們這些從未接觸過油畫的成年人,無從下筆,拿起畫筆不久,內心兵荒馬亂得不行:恐慌自己能否順利落筆,恐慌自己能否畫的“像”,恐慌擔心自己會失敗。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亦或是在社會,每做一件事的衡量標準就是:能否成功,能否給你帶來直接的利益。在學校的時候衡量的標準是分數,在社會衡量的標準是金錢或名利。即使是現在很多家長送孩子去各種興趣班,也很多并不是為了孩子的興趣,很可能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虛榮心。但是,真正關注孩子內心的人有多少呢?有誰會很直接的問你:你做這件事情開心嗎?你快樂嗎?從小到大,我們真正感覺做一件事情是感受到熱愛、完全沉醉和忘我的時候有多少呢?我的答案是沒有。
這些年這些教育,腦子里被灌了無數條條框框。而我們在學校,總是非常依賴老師“教”,然后自己被動的“吸收”,好像這是我們的慣性思維。好像老師就是我們的“拐杖”一樣,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就沒有勇氣去行走。這里學畫的就是自由地發揮、自由地畫,完全憑照自己的理解和力量去探索。我想這大概就是林老師學畫準則里說的要樹立獨立精神、獨立與自信遠比作品本身重要的含義所在吧。
此外,這里的還有另外一個理念是要勇于打破自己。美術是主觀的,是跟著你的感覺飛舞的。而且,林正碌和王亞飛老師總是鼓勵你:畫的很好,你可以的,色彩很好,但也不乏對畫畫的指導。老師們總是在任意時刻關注我們的信心,幫助樹立我們那脆弱的自信心——無論別人怎么評價你(或你的畫),專注于自己的事情就好了,別人的說法,眼光,一點都不重要,無需理會。
人人都是藝術家,來到這里,我才真的感受到,這是真的,這沒有多么遙不可及。在這里,每個人都在畫畫,也是再尋常不過的事,連在早餐店吃早餐的時候,顧客和老板之間,談論的話題也總離不開畫畫。這就是雙溪的能量和魅力,吸引了那么多人來這里,感受著這里濃厚的人文情懷和藝術氣息——返回深圳后,這個感覺立刻就變了,我對雙溪的氣氛還真的是念念不忘啊。
二、游畫兩不誤——第二天
在畫室第二天畫了另外一串葡萄。這次的色彩稍微“正”一些。但是打什么底色好呢?想的我腦殼疼。從這幅畫可以看出,直至此刻,我也還沒走上油畫的“正道”。在這里就是這樣,好多人一起畫畫,氣氛濃厚的不行,大家經常交流,但老師從來不會一開始就教你該“這樣”、“那樣”,而是靠自己去摸索,老師會根據你畫的東西給你適當的指導。
想不出該如何繼續,趁午間到畫室周圍閑逛。
下午開始畫農夫山泉。開始總是糾結輪廓,因為至此都還不知道油畫該先畫背景呢還是先畫輪廓呢,還是兩者同時并行。后來又糾結怎樣才能表現出瓶子的透明感?
三、續游畫兩不誤——第三天
經過很多次的反復調試之后,總算差不多可以表達瓶子的透明感了。感覺心里登時感覺松了口氣。林老師說很好,色彩很好地表達了情感。(我沒聽懂,這悟性……)
這個瓶子很不完美,甚至還變了形。可這就像是自己的baby,剛完成的時候,頓時內心流淌著一股濃濃的愛意啊。畢竟融入了我很多琢磨、感知和反復修改。“明暗交接處亮的一側微弱偏亮”,應用的不是很好,但好像懂了那么一丁點。真的很感謝畫友和老師的鼓勵,因為開始就糾結輪廓的我,如果沒有得到鼓勵真的畫不下去。不過后來想通了,不要一開始就追求完美,不然永遠都前進不了啊。這個農fu山泉,一點都不甜,哈哈。
午間時間,照例是周圍游逛。
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植一些花草,這些花草生命力也特別強。
山型也算是婀娜多姿,清秀型的啊。
四、雨天里的由“低”到“新”的情緒——第四&五天
這兩天下起了雨,一下子變了天氣,心情很壞。第四天的時候,一整天都焦躁,煩悶,低落。在畫室有點進行不下去的感覺,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和不滿。換言之,應該是很沒成就感吧。隨后我又意識到自己又陷入了一種時常會陷入的情緒困境。
草草畫了一個瓶子的草圖。
不會畫葉子。畫不下去然后撂一邊。王老師說把背景涂好了就好看了,但是葉子究竟該怎樣,還是糾結。大寫的哭笑不得臉。
折中之計,到最后一個晚上匆忙作了簡單處理。
第五天,依然是雨天,但心情煥然一新,前一天的負面情緒都消散了。假期快結束了,很多人都離開了這里,畫室格外安靜。在洗手間洗手上的顏料的時候,突然想到這里真有一種歲月靜好的味道。我想起我平日里的生活。工作日,每天都還算早起床,但是每天都磨蹭著,結果總是慌慌張張急急忙忙趕到公司,每天都在糾結今天又要遲到了。周末,同樣是不會睡到太晚,但是每個早上都在想,今天應該做些什么才不至于辜負光陰,如果一天沒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心里又覺得愧疚,也許是愧對自己,具體的我也不知道。總之,一切在追求意義之類的。但是在這里,某個時刻我想自己真的是在消磨光陰啊,但這樣子的消磨讓人不急不躁,甚至讓人如此心安理得。這樣的生活,一輩子大概也沒多少吧應該。
前一天的負面情緒,我想應該是自己太在乎畫的好還是不好了。甚至擔心自己離開的時候還不能畫好一幅畫。但是就是這樣的想法完全破壞了我畫畫的興趣和心情。對一件事情,如果沒有抱著一種享受的心態去享受過程,附加了太多期望和目標,即使最后是做成功了,也會覺得非常累。
早上特意去聽程稍風老師的分享,覺得說的很好,正符合此刻的心情。即使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可能是純粹的,但在畫畫這件事上,純粹地去進行和享受,慢一點,“壞”一點也沒關系。自己內心愉悅舒服就好了。
第五天,鼓起勇氣想畫人像,但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以及水平挑戰,結果又是一幅涂鴉。感覺有點像一場海嘯。
五、臨摹圖片——第六天
想放松一下,于是網上找了一張圖片臨摹。直至這時候,才領悟到林老師說的:背景和主題是同時進行畫的,不禁感嘆自己悟性好低啊。
這個相對來說簡單的多。
下午開始對下面的竹筒和蘭花進行寫生。
瓶口怎么畫也畫不好,不是畫的太圓的就是畫的變形了,感覺怎樣都不對。后來有個畫友指點:如果實在畫不到位,那就閉上一只眼睛或用手機拍個照再進行臨摹。聽起來很有道理,臨摹確實比寫生容易多了,我想這也是為什么老師禁止我們臨摹的原因吧。
六、畫室最后一天“補補補進行曲”——第七天
第七天,在畫室的最后一天。時間緊迫,但是之前還有好多畫需要補背景或補其他。然后專心致志,不敢出小差。
完成了第二串葡萄的背景。
下午繼續涂涂涂,添加葉子。
匆忙定稿。
最后再給所有的寶寶來個合照。基本停留在入門的寫生階段,沒有情境,沒有故事,都好孤單啊寶寶們,對不住咯!
七、畫友畫作欣賞
上一些喜歡的其他畫友的畫。
來自圓圓,朋友圈有轉她的美篇畫作。
不知作者,但是這感覺好喜歡,就拍下來了。
聽有個畫友說,某個畫友練習了一墻的人像畫。都非常棒啊。
這個外框的顏色讓我想到東野圭吾的書的封面的顏色,來自某位畫友。
八、來些美食吧
九、其他
準備離開的10號上午,在永興包子鋪吃早餐,剛好碰到一群學生,原來是來自山東的一群師生,總共17個學生、兩位老師。給老師們點個贊。
十、結尾
來的時候天晴日麗,走的時候卻是個陰雨天,外加冷風嗖嗖。動車徐徐開啟,車窗外煙雨蒙蒙,云霧繚繞,遠處的山依偎著湖水,近一點的小島躺在湖水懷抱,如詩如畫。
在動車上,我還想起某個晚上回到住處,滿腦子都還沉浸在畫畫的世界里,然后S給我發起了視頻,跟我聊關于她養雞的事情,連連嘆道她養的雞有多可愛,多漂亮啊。我心里暗笑:世間各人,真是各人有各人的樂啊。而我在這里,在這有著濃濃畫畫氣息的地方,體會到了油畫的美妙,關于教育與自我教育,聯系到我的日常生活,反復在心里想了很多很多。在這里好像內心又鮮活了許多。
在這里,很多人都抱著對藝術的一股熱愛和追求,在這里一待就是幾個月、半年、一年,甚至像林老師、王老師這樣,一直在堅持,真的讓人感動。
再見了,雙溪,這個有白水洋、鴛鴦溪、米燒兔的地方。
非常感謝林正碌老師、王亞飛老師,感謝待客如家人一般的房東一家,也很感謝與每一位畫友的相遇。這段時間沒畫很多東西,很多東西還有待時日慢慢琢磨、學習、觀察、練習,但也感覺走了長長的一段心路歷程。雖然中間有一些糾結和不好的情緒,但在這里安靜畫畫的這一段時光真的很美好。
當然咯,最后也感謝文婷的分享,讓我知道了這么一個項目,讓我有這么一次難得的體驗。
寫的林林總總、啰啰嗦嗦,總想寫的完整一點,但是終歸是無法完全完整咯。就這樣吧。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