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學畫七天引發的思考

屏南雙溪,已經因林老師而充滿了魔力。無論出于什么樣的因素,越來越多的人從祖國的各地、甚至世界的各地,來到這兒。古鎮上游歷著的大多是外地人,而二千平米的畫室里,也常常是人滿滿的。畫室里因為幾百號人都在用松節油,有一股子味兒,而板凳真的是好硬好硬。冬天冷、夏天熱。但卻可以一坐一整天十幾個小時!要知道,并沒有人要求你必須畫這么長時間!并沒有人要求你必須一直待畫室里!更沒有人監督或簽到、打卡!你來,或者不來,畫室就在那里。

在這個自由勝過一切的時代,在這個上班都要打卡,并讓人痛恨打卡的時代,這一切究竟是因為什么?大家不在自己家的空調房中,舒舒服服地畫?在家里躺著坐著隨你高興,睡覺或起來隨你高興。

是因為顏料與畫布免費?但是行、住、吃的費用遠遠超過了顏料與畫布的費用了呀。我想,大家都為林老師而來,都想要領悟到林老師繪畫教學的精髓與真諦。

我也一樣!

懷著這樣的心情,我興沖沖不遠千里,獨自一人來到了雙溪。七天!你就想要讓我獨自畫出非常好的作品!油!畫!并且是零基礎,林老師,你是不是太夸口了?我就是想來驗證一下!

來前已知道,其實林老師是不教你畫法畫技的。畫室里到處都有林老師的學畫準則:


這個準則我雖看了,但一開始就畫實物,我是真的覺得無從下筆。害怕并膽怯。正不知道怎么辦好時,聽見林老師的聲音,于是大著膽子上前打招呼求指導。林老師先責備我道:畫室準則沒看?我老實答道:看了,不敢畫實物,害怕。林老師說:那你永遠都會不敢。然后一眼看見我放在邊上的包包道:你就畫你的包包吧。然后轉身離去……望著林老師那么絕情的背影,我心里悄悄嘀咕:喲,真不教啊?那畫就畫吧,雖心疼白白的畫布,但是反正不要錢,反正老師要求的,心里不免開始有點小賭氣了。用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吧,居然包包還真讓我畫出來了,而且還形神俱備的模樣,哈哈!心里不免小得意了一下,原來被逼之下的我真的可以?!興沖沖從我躲著的小角落跑到畫室大廳去找老師,左看右看,發現了小王老師在,于是壯著膽請她去看看。小王老師盈盈笑著看完后,道:把露出畫布底的地方全部涂滿,不管你用什么方法。

說實話,心里蠻心疼的,怕這一涂,把原來畫好的反而弄破壞掉了。但是這就是學畫準則上的第三條了,好吧,涂!


第一張畫的包包,人生第一幅油畫啊,呵呵


涂滿之后的包包,是不是還是蠻象模象樣的?

一下子,仿佛內心什么東西被激發出來了。中午休息之后,兩點繼續到畫室,又連續的畫了兩幅,第一天,一共畫的是三幅。畫室里全是塑料的硬板凳,長時間坐了起來后,屁股生疼!但是,那個畫板前的板凳卻象是有魔力一般,緊緊吸住我。之后的六天,我沒有舍得出去玩(雖然邊上不遠就有四A級景區)甚至本想去漈下古村看看最后都放棄了,我如打了雞血一般,天天十幾小時耗在畫室里,不知不覺地進步著,也不知不覺地渡過了愉快的七天。

前后三次畫的同一塊磚最能看出我的進步:

第一次畫的磚
第二次畫的磚
第三次畫的磚,是不是感覺呼之欲出了?


作為一名完全的零基礎,甚至沒有看見過畫布,沒有看見過顏料,更沒有看見過別人畫油畫的人來說,在進入畫室之后第五天第六天畫出這幅畫,自己也非常驚嘆。

不教而會,林老師的法寶有哪些?

第一是拒絕臨摹!

林老師說:學習藝術其實是一個人學會獨立思考、歸納,學會去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獨立見解、態度、理解的過程。看似畫畫,其實卻是在學習畫畫的過程中,表達出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對人生的態度。在畫室短短七天,我已看見過林老師兩次因為畫友或家長帶著孩子臨摹手機上的圖片發脾氣。臨摹是一種為畫而畫的方法,你無法真正從中吸納到油畫的真諦,更不可能會畫出能表達自己情感的作品。你只會一味地復制,復制別人的畫復制別人的思想復制別人對生活的理解和態度。你并沒有真正去擁抱藝術,因此,不可能獲得自己的創造力,更不可能擁有自己的創意。

但是畫實物則不然,在畫實物的作品里,所呈現的是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愛、贊美或批判。是樹立自己對生活價值的立場和態度。只有當我們學會了獨立的意識,在繪畫的過程中溶入了生命感的介入和探索思考,才會真正領悟到林老師一直強調的人文情懷,并得于升華。至此,一個人的人格完善才會開始,人格的關愛尺度才會漸漸擴大,這將引領著我們產生出真正的創造力。而一個人的創造力是一個主動地、獨立地投入對這個社會、這個宇宙、對自己人生的思考的過程,只有當擁有了價值判斷的思考,懂得對人格情懷的訴求,在此指引下,才會形成創意的推動力。


第二是引領孩子們形成自我構建觀!

在畫室里,林老師無時不刻地用他自然流露出來的愛與包容引領著信賴他喜歡他的孩子們形成自我構建觀。

人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教育,而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建構自我,而不是用外力將孩子塑造或訓養成成人期待的某種形狀。

蒙臺梭利說:人的內在存有一個精神胚胎,孩子出生之后帶有自然賦予的內在的成長法則。不出意外,身體上的成熟是確定的,只是精神上是否成熟就未必了。精神胚胎走向成熟,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自我的成熟。自我的成熟取決于我們是否經常依從內在聲音的指引,與之保持深度連結,讓自我遵循內在的自然法則,通過與社會一點一點的互動,從沖突、接納、包融、開放、超越,最終走向完全成熟。只有深度滋養內在這個自我,才能達到身心合一,讓自我與身體同時成長,從而建構出健康的成熟的人!

印象很深的是一次課中,明顯感覺到林老師很傷心。那是一位帶了兩個孩子來畫畫的媽媽,當她將大孩子的畫放在畫架上請林老師看時,林老師說:嗯,畫得好,真不錯。而那位媽媽則說道:好?那里好啊?我看不出啊?并且表情是一種難為情甚至羞愧,眼睛不斷地飄向孩子的是恨鐵不成鋼的責備。而孩子則訕訕地遠遠地站著,不愿意近前。林老師足足看了她一分鐘之后,沉沉地語氣說道:當著這么多人的面,你不保護孩子的自尊,不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你覺得這樣對孩子好嗎?雖然他已十四歲,是個大孩子了,但是一樣需要鼓勵,難道,我們每一個人不是都這樣起步的嗎?只要他敢畫,并且敢畫實物,就值得鼓勵。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只要他用一種努力、專注的態度來畫這幅畫,就是好!只要他能讓觀者與自己達到一種共鳴,看明白他想表達的是什么,就是好!如果只要來到雙溪、進到畫室就要求孩子達到一就而蹴之功,那是一種不勞而獲的想法……我們只有先引領孩子聽從內心的聲音,通過內在的指引,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建立起與這個社會的互動,才可能從中發展和形成個性的獨立。只要有勇氣開始畫,讓孩子放松地畫,就能聽得到內在的聲音。

是啊,做這樣的媽媽內心的確要很有力量,明白自己孩子的狀態是絕對正常的。孩子被人稱贊了,無增面子一分,被人貶損了,也無減面子一分,同時做好保護孩子的準備。不把孩子成長的力量放在取悅別人上,而在于自身的累積。這便是林老師一再強調的人文情懷吧。孩子是需要社會化的,但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重要的是如何保有他的自我,如何對他的自我進行鼓勵、肯定、滋養。(社會化是指讓孩子學習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規范,以便成為一個能適應社會運作規則的人。)而當外在的要求出現時,孩子的壓力隨之而來,內在的意愿不被重視。所以,當父母的應該懂得重要的是孩子與成人之間、與社會之間互動的模式是否是健康的、人性化的,而不在于積累了多少知識。

所以,小至一個家庭,大到一個社會,如果我們學會了去關愛,在以愛為主體下,敢于與邪惡去斗爭、對人性去贊美、對未來有所期待,才會真正擁抱藝術、才能夠形成自己的創意。我們應該學習做個好的陪伴者!試想,當父母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如果不懂得包容孩子的稚氣與拙,不懂得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孩子怎么會擁有愉快的心情去學習呢?畢竟,只有愉快才是最大的原動力與生產力。心理學有個金句:要想做的好,先要情緒好!林老師也許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教育心理學,但是在他的授課過程中,卻將這個金句運用比最大化!我想這應該是林老師的第二大法寶。


第三幫助成人們,重塑自我認同,當合格父母!

我們當中有誰敢說自己與內在隨時隨地地保持連結?但原來我們是會的呀,到底是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失去與內在連結的能力的呢?是什么使得我們現在重新走向成長時,卻總是無法把心靈成長的注意力放在內在呢?回溯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經歷,就發現,我們的長輩養育我們時,不斷地用外在的標準刺激我們,我們也習慣了把成長的注意力與外在的目標聯系,對自己內在世界的關注幾乎是空白。尤其是自己當了父母后,更是不做自己了。但不做自己是一件很不自在的事,于是通過物質的擁有讓自己的心自在點。結果車有了,房子也有了,老公孩子都有了,衣食完全無憂了,卻沒來由地感到累、壓抑、煩、空虛,莫名奇妙地想發火,怎么也搞不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因而,都市里的精英們才會被雙溪所吸引,想要與自己內在慢慢連結、把自己的內在一點一點地喚醒,從而找到那個迷失的自己!而林老師真的做到了。

畫室里,帶孩子去畫畫的是大多數,林老師要求家長們一定要獨立的一起畫,而不是只當旁觀者。有句話說得好:你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自己先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想要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態度與能力,自己先要擁有!

我自己也是一名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竭力想要當一名合格的母親,所以一直害怕自己出錯,簡直可以用虎視眈眈來形容我對孩子的高關注度了。這份焦慮不僅僅讓我完全失掉自己的生活內容、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在,成了一名放棄自我成長的人。而且無形中,也在以愛的名義控制著孩子。當一個人的注意力,沒有放在自我的覺察時,她與自我的內在完全失去了連接,因此漸漸地,心靈忘卻掉自由的感覺,更無法尋找到自由。而幸福感也離我而去。

曾經的我,心靈如茫茫荒漠,無助而凄遑。總想尋覓,卻不知道尋覓什么?怎么尋覓?來到畫室,在林老師的引領下,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的注意力完全地放在了內在,慢慢聽到了內在的聲音,并悄然與內在開始了深度的連結,并一點一滴地建構起曾經的自我,所以,某一天,這份自我彰顯出強大的力量,幫助自己的內在注入了力量。而這份力量使自己有種重獲心靈自由的舒暢,體會到了生命的美好。讓我可以迅速地用一種努力并專注的態度去畫畫!我想,從我最后兩幅畫中,完全可以感覺到一種責任感與生命的存在感。

第五天第六天畫作


第七天畫的白紙

我想,林老師教學之魅力就是體現在:幫助孩子們形成自我建構、幫助成人們呼喚自己的內心。


第四,微弱偏亮原理!

這也是林老師教學中,教的唯一與畫法畫技有關的內容了。明暗交接處,在亮的一則微弱偏亮。經過林老師反復地講,通過畫紙,從一張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白紙與墻與折角之間的關系,你真的可以悟出什么叫微弱偏亮,但是真正通過自己手中的畫筆,畫筆之下的顏料準確表現出來,并不是容易的事,對于已是成年人的我是這樣,對孩子就更是了。但是,通過學習、觀察、掌握這個原理,七天獨立完成一幅作品真的做得到。但是,為什么這是第四大法寶,因為,一定要在前三個法寶已實施的情況下,才能擁有并獲得,并真正理解。掌握當然需要時間,那應該就是七天之后自己的事了。還是那句話,師傅帶進門,修行在自身!


雙溪安泰藝術城,以一種包容的姿態,迎納著各色各樣的人,無論你出于什么樣的理由與原因,無論你有無基礎是否喜歡,無論你有否文化是否康健;而畫室里的靈魂人物林老師則以一種大愛的姿態面對著每一位來畫室的人。滋養著我們的靈魂,凈化著被塵世與焦慮蒙蔽了的本該純柔的心。愿我們都能感受到那份大愛,吸納到林老師的真諦,讓文藝的心能萌芽能茁壯能成為陪伴著我們人生旅程前行的燈塔。

林老師的法寶,其實真的并不是艱澀高深的,對嗎?其實你我都能擁有,對嗎?只要我們面對我們的孩子、面對我們的家人、面對需要我們的人,如林老師一般微笑并鼓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不要覺得,你在別人心目中占有多重要的位置,其實不然,別以為還是當初的梁山好漢。世界在改變,人也在改變,沒有那個人會...
    文藝時光閱讀 458評論 0 0
  • 01 周末去教堂做禮拜,坐在公交車靠窗的位置,看窗外的陽光輕柔地灑下,路面和路邊的花草樹木都被打上了一層薄薄的光亮...
    苦瓜有點兒甜閱讀 246評論 4 7
  • 我知道,在我內心深處,住著一個小女孩,她孤獨、恐懼、沒有安全感。 我一直努力陪伴她,改變她,希望能夠療愈她。 但是...
    家燕閱讀 199評論 0 0
  • 預計明年三月新店的營業時間進去實施階段,今天看了一下房屋內環境,因距離居民樓較近,中餐,需要排煙設備,下水排...
    涵飛薄餅客服閱讀 237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