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
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寒松。
——陶淵明《四時》
一年四季,各有其美。春日之美,不僅是韋莊與白居易筆下碧于天、綠如藍的江南春水,也是韓愈筆下穿庭樹、作飛花的調皮春雪;不僅美在潤如酥、細無聲的春雨,也美在紅桃花、綠柳芽的春風。這些春日風物被定格在詩中,擁有了永恒的情感與色彩。
“詩圣”杜甫也曾寫下不少有關春天的詩作,他寫春雨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他寫春鳥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他尋春花時作“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而他將春光寫得最具感染力、最溫暖人心的,還是在他的一首小詩中,詩僅四句二十字,用最簡約的筆墨描繪出山河秀麗,春光如畫。
無論何時讀之,我們都能透過這短短的詩行,感受到春光在筆端緩緩流淌,寥寥數筆,跨越千年時光,給人以恒久的溫暖。
《絕句二首·其一》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有人說杜甫的作品中滿布瘡痍,或許,他把他的柔情筆墨都給了成都。開頭提到的幾首杜甫的春天詩,那春花春鳥春樹春雨,都是在成都看到并寫下的。這首經典的春日小詩也是如此。
這首詩雖然簡單,卻實在寫得太美了。在我印象中,詩詞大會至少有兩期都涉及到了這首詩,嘉賓康震、楊雨以及蒙曼老師等都對它進行過詳細的點評。
詩首句開頭寫春日是“遲日”,如果看過詩詞大會,一定對“遲日”的來源印象深刻,《詩經·豳風·七月》里有“春日遲遲,采蘩祁祁”。這第一句是說春天里白日漸長,陽光一點點灑滿江山,照耀山河,滿目山水一下子有了色彩、明亮起來。
杜甫在這句詩中用一個“麗”字點亮整片山河,寫出山川在春日陽光的點染下顯得格外秀麗的風姿。我們早前在《長歌行》里有讀到“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沐浴在春光之中,自然萬物都忽然有了光輝,有了生命力。
而春光,不只在映照山河的和暖陽光里,也在柔柔吹拂一池春水、撫過千枝萬葉的春風里??諝庵?,滿溢著花草的香氣。春光宜人,是從視覺到嗅覺都能體會到的沉醉之感。
后兩句從遠景到近景,遠處是秀麗山河,風光如畫,近處是燕子飛舞,鴛鴦安睡。詩人用一個“融”字寫出春日之溫暖與柔和,在這醉人的春天里,燕子飛來飛去銜泥筑巢,而鴛鴦鳥就靜靜地睡在暖和的沙洲之上。這是一幅多么寧靜又溫暖的畫面啊。
杜甫這首小詩,選取的都是春日里最常見的景與物,卻在寥寥數行之間寫出柔美春光,渲染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山河麗色,給人以極美的詩意感受,無怪乎能成為如此經典,廣為流傳。
在過往一些特殊的春日,我們似乎只能從詩詞里多感受一點美好的春光,讀一讀這樣充滿希望、溫暖與生命力的小詩,也期盼到自然里感受“遲日江山麗”,感受“春風花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