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當嫁,高不成低不就,信念持久,志向高遠,情懷滿滿。才學無驚艷,去留沒主見。
這是我。
很小時候開始動筆寫寫劃劃。那時候水兒到文體都搞不清,寫了長長的雜文和別人講是小說。
那時候就矯情得很,大晚上看到《我的父親母親》結尾處,眼淚稀里嘩啦止不住。寫作業時聽到《七里香》前奏不覺閉眼陶醉,結果被我媽抓個正著。
后來細想起才發覺原來對一切有關藝術的事都飽含深情。
可是秉承于大人一貫成績最大的要求,除了寫作以外的東西之前都難以擺上臺面去專注。
2011年,算是也歷經一番頗為焦心的斗爭之后,我才算真的名正言順去做關于藝術的事。我正式成為藝考生,到北京進行藝考學習。
在京的那段日子是有趣的,也是容易讓人恍惚的。
有的老師已跟過許多劇組,有的老師已在圈內小有成績,還有很多畢業于各藝術名校,他當年的上鋪還是圈內當下聲名大噪的某某某。
每天和他們相處,每天聽他們說“只要.....就能.....”。于是那時候會恍然覺得自己離夢想之地很近,并且滿懷豪情,以為經過努力,自己就會和他們一樣,甚至超越他們。細思來那段日子應該腦子里常有夢境,夢里各種熱淚盈眶的功成名就時刻,自己已然成為新一個勵志神話。
11年夏天,隨老師去中戲。一進大院兒,抬眼看見藏匿在爬山虎里的“國立戲劇學院”幾個字,就愛上那學校了。之后心里生出一種關于北平,關于胡同,關于中戲的情懷,并存留至今。
當然現實仍舊正常,2012年初,幾大名校的藝考依次落榜,包括中戲的三個專業。最終落在一個離家幾千里的南方院校,不出名,也不渣,也算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好歹仍舊能學自己想學的,這是莫大欣慰。當年那些一同高歌理想的同學們,有的于我一樣,讀一個模棱兩可的學校,有的直接放棄改讀其他。
大學伊始,斗志仍昂揚,一心想四年奮發,殺回北京,考到中戲,發微博全是一水兒的雞湯和標語。
四年一大晃。這四年沒掛科,沒掉前十,沒違紀,沒談戀愛沒打游戲,理想一直高懸于心……可是,也沒什么成績。寫字兒的習慣依舊保持,可長文寥寥,偶有關于經歷關于心緒的短文,再就是瑣瑣碎碎的短詩。應課程要求拍了幾個短片,水平將將就就。
大多時間宅居,看電影,看書,寫字,聽歌,聽相聲,學這學那。似乎所有砝碼都壓在這四年上了,臆想這四年奮斗后可同數碼寶貝進化般躍上新高,到時候理想自然水到渠成。
如此近三年,回身看,實在不覺腦子里有何大進展,更談不上進化。先是自我鄙夷,爾后自我安慰,還有路可走,考研。大學開始不就已下了決心么?殺回北京,考到中戲,當年喊了多少口號?
可著手準備時才發覺,時間這廝早已跑你心上整容一番,現實大軍早已攻克邊防。一切早就不是情懷二字所能解決的,恐懼擔憂拋出一大串問號,各個痛擊意志。那段日子痛苦至極,查閱大量資料,終日比對,各處咨詢,最終還是保持了一半情懷和一半理性,放棄中戲,選擇了北京另外一所名校,難度仍舊極大,只是相對中戲好下手些。
購書,準備。每天傍晚出門,溜達一圈再買些吃食。白天效率不高,后來常習慣性地通宵,后期就固定兩點半左右睡,早晨七八點起床。專業書籍實在繁雜,一厚本往往要三四個通宵才能看完,還不能保證把知識全理解。
真正去經歷時才發覺,堅持專注原來如此不簡單,腦子常一瞬就千里之外。那段時間就像矛盾體,看書看到頭炸,放下又被滿腹罪惡感折磨。
終于熬到走出考場。最后一科封試卷的時候,手是哆嗦的。走出來我告訴自己,最后一張王牌也完蛋了,休息一下,思考前路吧。
回家,瞎忙這那,籌備畢業作品,手上一直忙,心里一直亂。不想要所謂“鐵飯碗”,不想辦公桌前坐到死,還是恨不得圍著理想轉。那天一家聊天,我爸突然講,“行了,都二十幾了,別折騰了。”他是半玩笑講,我是當真了聽,這是我心里一塊兒痛點。年輕的日子就有限那一點兒,用完就完了。父母也一年老一年,就讓他們傻看著你折騰?就算他們能等,可是要等多久呢?
這時候,細想來,理想已不是遙遠可以形容的。從小到大碰運氣的事兒我幾乎沒贏過,都是播多少種收多少苗,連“再來一瓶”都鮮有。所以我從不敢抱有僥幸,萬事都自認是能水兒不夠。可是攢夠能水兒何處去呢,前邊兒連個棧道都沒有,何德何能躍上高處?
就是這么一個時代,每天奇跡不斷,卻還是主產平庸。
許多人一邊飽含理想,一邊握手現實,按部就班地生活。若是不甘心,就得不顧一切玩了命去走,關鍵是還不見得成功。很多時候吃苦還是小事,心里邊兒太多顧忌才最要命,我們不是孤身一人,肩上責任種種,都不能視而不見。人生無處不糾結。
我現在就像站在開春兒的河中央,周邊兒的冰層一圈一圈往里融化,我不知該往哪邁腳。
理想在呢,還追嗎?
我給理想寫了一首草詩
為何總是執著念著你
雖然你總是杳無訊息
電影動情處的音樂有你
旋律流進耳里心就發顫
崇仰的人一開口便有你
望你,一眼幾萬里
隔山隔水隔荊棘
熱淚沖撞從眼梢到嘴角流不盡你
終于也想著要放棄
手一松
全世界都是你
末了這張照片我非常喜歡。
感覺那個拿著娃娃倔強有力地往前走的小身影很像我。
愿當下和將來我還能有她般的力量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