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一出生,是什么都不會的,任何習慣都沒有的,就是一張 白紙,所有的行為都是在父母的指導下,以及客觀環境塑造的,所以人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們當下的習慣,都是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包括每天的的刷牙洗臉洗澡的習慣,都是如此。
好的習慣是可以培養的,壞的習慣也是如此,看你如何分辨兩者的區別,以及如何做選擇。
人,每天所選擇的事情,所做的決策,約80%都是由大腦的習慣,去做的決策,真正的獨立思考再去慎重決定的不超過20%。
由此可見,習慣是多么的重要。好習慣是一個人最好的財富,是一個人的資產。而壞習慣則是一個人的負債,甚至是惡魔。
人們都說,人是環境的產物,我想說,優秀是好習慣的必然結果!
習慣的三大分類,行為習慣,身體習慣,思維習慣。
人常常說的21天,培養一個習慣,這個說法比較適用于行為習慣,也就是簡單的一些行為,比如起床后習慣疊好被子,進門習慣換鞋,出門習慣檢查一遍鑰匙錢包,寫日記等等,這類簡單的行為習慣在一個月左右即可培養形成。
身體習慣的話,沒有那么快,比如健身,早起,減肥等等,這類習慣的培養需要三個月左右,因為需要身心的改變,首先你可能下定決心要減肥,要跑步健身,但是你剛剛開始跑的時候,你的肌肉是不習慣的,你要早起的時候你的生物鐘是不習慣的,這都要讓身體機能,讓肌肉去記憶你的習慣,這就是為什么職業運動員要每天訓練,就是為了讓肌肉形成記憶,和形成習慣,形成了本能的反應。
思維的習慣。有句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思維往往決定了行為,而行為成就了性格。所以常常有人說,窮洗澡,富洗腦,就是要為了改變原來的思維。思維的習慣,形成一般都是很久了,往往有十年二十年,比如講封建迷信思想,就很難改變。比如一個很需要安全感的人,你和他講投資風險,這都是不是一時之間可以改變的。這類思維習慣形成要需要到一年以上的時間才可以。而且要徹底改變身邊的環境,才可能改變固有的思維。
在培養好習慣的路的攔路虎。
習慣引力:所謂的習慣引力,就是身體在保持當下的狀態是比較舒服的。發生了變化就會感覺到威脅。簡而言之,它會停留在舒適區維持現狀,還會抵抗新的變化。
但是一旦突破這個引力后,大腦就會默認為是日常行為,就不會再受到習慣引力的牽引。
培養習慣的三大階段。
比如:寫日記。
1-7天是反抗期。這期間就是靠毅力來突破自己的習慣引力。
8-20天是不穩定期。在這期間,你會受到很多干擾,其他事項的的繁忙導致的影響,別人的不理解,自己的不堅持,以及沒有成就感。
20-30天是倦怠期。到這個時候就是萬里長征的最后一步,很多人走不過來就是是初心不在了,或者自己說服自己別那么累,那么拼了,這個時候一個簡單的借口都可以說服自己心安理得的放棄。或者覺得孤獨,找不到堅持的意義。
突破前面的七天的習慣引力是很多人能做到,畢竟一時激情都有,但是接下的不穩定期就是最容易放棄的,因為會有其他事情的影響,有可能你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就沒有堅持了。到后面的倦怠期就是可能找不到一起堅持的人,沒并肩作戰的伙伴所以也會容易放棄。
幾點經驗之談:
1、把這個習慣的行為分解出來,比如,寫日記:用筆和紙寫,還是用手機寫,還是用電腦寫。寫的是什么格式,話幾分鐘寫。越簡單越好。
2、確定一個時間寫,比如晚上十點,花十分鐘,在書房,寫日記。固定的時間,固定地點,固定行為。讓行為模式化。
3、要一個超級現實的理由,比如寫日記,就是為了每天反思自己,吾日三省吾身。為了為每天進步一點點。這就是推動你堅持的理由。
4加入獎懲機制,如做到了,獎勵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說,追劇,看電影,吃大餐。這樣你才很有動力去完成,完成在享受你喜歡的東西的時候,很充實,也會很有成就感。懲罰的時候也可以加入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如拖地,洗廁所,做50俯臥撐,這樣你就會恐懼,想到做懲罰那么難受,還不如去完成這個習慣。
5、公眾承諾。可以在朋友圈,或者找同事家人,向他們承諾,就是接受監督。
6、一次就培養一個習慣。貪多嚼不爛的。
7、找到一起堅持的朋友,互相鼓勵,互相加油,找到那些一起在做同樣的事情的任就不會覺得自己孤獨,不會覺得自己一個人在戰斗。
8、找到一個及時的反饋。比如寫作,比如健身,一旦有問題,有人可以指出來。讓你更好進步。
9、加入一些對賭,比如完成了,就得到什么,還有沒有完成就會輸掉什么。現在微信很多人玩不跑就出局。
10、在倦怠期時,快要培養形成一個習慣是,再加入培養下一個習慣,這樣會有新的成就感去刺激倦怠期的你。促使你完成上一個習慣的形成。
11,以上建議,選用最合適自己的兩到三條就可以了,貪多真的嚼不爛。反而是累贅。
習慣就是把有意識的思想,化為無意識的重復行為。
優秀的人,是被習慣塑造的,優異的結果來自于每天重復的好習慣。
每一個好習慣,都一個復利性的投資,越早開始后面的收獲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