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未成眠的凌晨,渴望著第一道的光亮,胸腔像是被一波波的干咳掏空了,生命被一點點吐出來,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病,卻仍讓我回憶起因罹患癌癥而哭醒的噩夢。于是問自己為什么對生命充滿不安,對死亡的恐懼是來自死亡本身,還是因著對未完成的“生”的不甘?
生的狀態有兩種,向內索取和向外追求。通過精神世界和價值體系的構建,我們向內索取生的意義;通過物質世界的探索和各類欲望的滿足,我們向外追求生的價值。反觀自身對死的恐懼,大概是因為意義和價值都還沒有厘清,怕自己只是白白走了一遭罷。
是的,我說不出那樣的話,譬如“即便今天死了,也再無遺憾”之類的,因為講不出這樣的話,所以不甘心就默默消失掉。
曾經以為這種對生命狀態的滿足只在年老時才會實現,也自然的想著“沒關系的,還有時間啊,等到**時候再去做也不遲”,可是旦夕禍福,若是還沒等到那一天我便去了,這一生我到底與樹上每日只知叫喚的知了有何差別?我想潛到水底或是飛到天上,脫離開平行的視角,我想睜開眼睛去看。
胸悶的緊,腦子就又轉著那段話,以前嘲笑現在卻推崇備至,“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應為碌碌無為而羞愧。”而當下的我,每每回憶往事,便各種悔恨羞愧,在各種想法和信念間游移的結果,是我沒能達成其中任何一個。我以為人生是道選擇題,有清楚的對錯,活著活著,才明白這是一道問答題,沒有標準答案,只需要自圓其說。
有時覺得生病和眼淚一樣,是通過痛苦來治愈自己的一種方式,停下來想一想該怎么繼續以后的路,想一想到底要怎樣活著。除了要努力增強體質,也要努力打造內心。
世上三十年,最愛三樣東西——清晨的光、落山的夕陽還有望不到邊際的大量的水。有再多的不順,只要看到其中任何一樣,心中就會默念著,有什么大不了的,美好的東西不會那么容易全部離棄你的,那么就從下一秒開始吧,活的更用力些。